兰州高新区未来长啥样?(北京税收培训,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5-09 13:05:09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5%85%B0%E5%B7%9E%E9%AB%98%E6%96%B0%E5%8C%BA%E6%9C%AA%E6%9D%A5%E9%95%BF%E5%95%A5%E6%A0%B7%EF%BC%9F

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敦本务实擘画发展新蓝图

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4+7”政策体系出台

兰州高新区“1+4+7”政策体系,从目标指向和可行性操作,都给人以全面、务实、具体、可信的政策导向。“1+4+7”政策体系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批复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加快兰白自创区建设步伐的有力举措,有力彰显了兰州高新区锐意改革、拼搏奋进的雄心和决心。它的发布和实施将对科技资源集聚、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聚集、产业品质跃升等起到强有力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必将解决一批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必将吸引一批国内外投资者和创业者在这片沃土布谷播种、创业淘金。

明确定位实施五大工程

《方案》紧紧围绕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产业品质跃升支撑区、人才资源集聚区、东西合作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五大定位,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以“一城一心四平台”为核心的创新引领工程。强化引领前沿的源头供给能力,充分激发现有创新资源活力,建设提升兰州东部科技城,加快建设兰州生命科学中心,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平台、科技金融平台,打造示范区标志性工程与载体,大力集聚生命科学前沿资源,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着力研发领跑性技术、转化原创性成果、打造变革性产业。

——以“一主一特三集群”为导向的产业品质跃升工程。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发展以生命健康为主导的领跑产业,大力发展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前沿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新材料、节能环保、大数据应用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创新产业组织方式,在生物医药及中药标准化研究、智能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加快转向并跑、领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支撑和引领西部地区产业品质跃升。

——以“陇原英才”计划为依托的人才聚集工程。深化实施“陇原英才”计划,强化人才机制创新、人才平台搭建和人才环境营造,改革人才政策和服务供给,支持科学家和企业家引领的硬科技创业,切实提升对高校大学生、领军人才等多层次人才吸引力,建设西部地区人才资源集聚高地。

——以“东西合作”为主题的开放链接工程。将高端链接作为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加快与国内外创新高地建立合作,提升集聚辐射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积极抢占创新链和产业链高端环节,打造东西部合作创新发展的示范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

——以“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为目标的生态建设工程。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强化规划顶层设计,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依托“循环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快生态环保技术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强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

搭建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方案》提出,紧扣兰州自创区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持续增加创新的源头供给,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以生命科学中心为引领,大力集聚生命科学前沿资源,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集前沿技术研发、原创技术转移转化、高端创业孵化、新兴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标志性工程与载体,完善兰州自创区创新创业生态。

建设提升兰州东部科技城。重点承载前沿技术研发、高端创业孵化、新兴产业发展三大核心功能,实现“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全链条发展。协同省市推进兰州国家大科学中心申报工作,以国家大科学中心为依托,持续集聚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中心、生物医药研究中心等,积极发展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鼓励研发类企业集聚发展,积极培育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建设西北地区创新高地。

建设生命科学中心。充分发挥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在甘各大医院等高校院所科研实力,协同省市推进生命科学中心建设工作。生命科学中心聚焦生命健康、生物技术等领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及协同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引进一批生命健康等行业的领军人才,实施大科技行动计划。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网络服务系统,链接省科聚网和兰州科技大市场网站,充分对接供给侧、需求侧等资源,建成科技专家库、科技成果库、企业需求库、科技项目库、政策法规库、服务机构库、大型科研仪器资源库等数据库,搭建信息资源中心、技术咨询、中介服务、成果筛选交易、产权保护、政策落地等服务功能板块,形成主体活跃、要素齐备、服务精准、机制灵活的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面向兰州自创区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前沿材料等重点领域发展需求,引导支持省内外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在兰州自创区建设一批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车间、中试生产线等,充分发挥中试基地在技术研发和小批量生产之间的桥梁作用,提高科技成果工程化水平。

搭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围绕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和大数据应用五大领域建立产业研究院。搭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与技术服务。支持研究院开展前沿技术、关键及共性技术研发,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新兴产业孵化育成,推动产业技术扩散。鼓励高新区企业积极参与研究院建设,集成多方资源,支持研究院搭建“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链条。支持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甘肃省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兰州科技大市场等协同创新平台应用推广,吸引甘肃以及西北区域的科技企业在高新区设立企业研发中心。围绕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大数据应用等重点特色产业,重点吸引相关产业领域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优先在兰州自创区设立企业研究院。

搭建科技孵化平台。加快推进雁南路“创新大街”提升改造工作,将最前沿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运用到创新大街建设中,提升“创新大街”街区形象和硬件能力。依托科技孵化大厦、创新园、总部经济示范园等载体,发挥聚集效应,打造以科技研发、企业孵化、总部经济为特色的“创新大街”。通过置换空间、新建载体等方式,围绕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建设一批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开展榆中园区“创新工场”等载体服务提升工作。鼓励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兰州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开展高科技企业孵化、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加快七里河园区双创载体“转型提升”。充分利用甘肃及兰州的文化资源,推动兰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动漫创作园、大学生创意设计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孵化园区。

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兰州自创区金融集聚区。在雁滩园区、榆中园区等片区,规划建设“金融街”,打造兰州自创区科技金融集聚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吸引聚集一批重点面向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开展业务的国内外知名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担保等机构,为科技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便捷的综合金融服务。

大力实施产业跃升工程

《方案》提出,以智能化、高端化、信息化为主攻方向,打造1至2个优势特色领跑产业作为推动自创区跨越发展的主要路径,积极营造产业生态,鼓励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促进新技术新模式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创新型市场主体,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以发挥本地创新资源的技术溢出为核心路径,打造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药品筛选等生物制药,抗肿瘤、乙肝、糖尿病类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及中药保健品等;生物技术研发领域,重点发展CRO外包服务、基因组技术、生物数据库等;健康服务领域,重点发展远程医疗、精准医疗、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健康管理等。

加快布局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技术创新引领、军民协同创新,搭建研发平台、集聚高端人才,建设西部地区国家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基地。高端石油装备领域,重点发展多相流计量设备、油气勘探设备、油田测井设备、压力计设备等专业化仪器和相关传感设备,培育高端智能化仪表监测设备,延伸发展油气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服务;3D打印领域,重点发展增材制造研发,加快3D打印设备研制,培育发展3D打印应用服务等;机器人领域,重点开发焊接、自动分拣、智能检测、智能装配等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大力发展政务、教育、医疗、银行、送餐、清洁、陪伴、娱乐等服务机器人,持续关注并适时引入国内外数据服务、智能交互、运动控制、定位导航、图像识别等机器人系统核心技术。

打造三大产业集群。把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和根本动力,引导领军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和科研单位系统布局创新链,构建产业衔接紧密、技术链条完整、服务功能完备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新材料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省科学院、金川科技园等院所、企业的科研技术和产业发展优势,推进各大院所和企业在新材料方面整合延伸产业链,促进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打造“纳米谷”,以省科学院为龙头,加快推进纳米功能材料、生物传感技术等新材料方面的成果转化并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建成兰州金川科技园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稀土功能产业研究院的建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稀土材料及其应用产品产业链。

——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方面,与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合作,成立新能源研究院分院,围绕新能源材料、自流发电技术、地岩热技术、储能技术、氢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方面,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引进核心人才,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相关领域产业的整合升级,实现新技术研发国际化、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群。

——大数据应用产业集群。加强政府引导,以行业领军企业为主体,搭建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集聚大数据服务企业与人才,打造西北数据服务高地。医疗大数据领域,重点发展临床辅助决策、公众疫情监测、个性化医疗等应用;工业大数据领域,重点推广工业物联网等应用;地理地质应用领域,重点发展大数据在地理信息测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领域应用;民生大数据领域,重点发展大数据精准扶贫、在线教育等应用;智慧城市领域,完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开发利用公共数据资源,重点发展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安等。

开展产业提升行动。鼓励现有企业积极引入外部战略合作伙伴,整合区内外创新资源,推动企业协同创新。引导高新区企业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人工智能在生产过程控制、远程诊断、供应链跟踪、质量管控等环节开展试点示范。引入深度感知智能仓储技术和智能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加强智能物流装备应用,提升高新区存量产业整体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参照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加强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开展品牌示范、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行动,鼓励企业参与省级或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认定,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商标。

开展“十百千”企业培育工程。培育10家以上创新龙头企业。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深入推进创新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高科技大公司和行业隐形冠军。支持企业牵头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新型研发机构,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参与国内和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建立龙头企业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支持企业改制上市。力争到2022年,培育出行业引领能力强、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龙头企业10家以上。

认定4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适当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覆盖范围,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数据库,将高新技术服务业、农业科技等领域纳入认定范围,适当降低企业规模和效益、知识产权、研发投入、成果转化能力等指标,遴选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到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00家以上。

孵化1000家以上科技中小企业。提升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技术联合攻关,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力争到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

本文:兰州高新区未来长啥样?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活着的目的 不应该只是为了活着--关于企业文化心得下一篇:

2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