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区域产业发展,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5-03 14:27:28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2%80%9C%E5%8D%81%E4%B9%9D%E5%A4%A7%E2%80%9D%E5%90%8E%E4%B8%AD%E5%9B%BD%E5%8C%BA%E5%9F%9F%E7%BB%8F%E6%B5%8E%E5%8F%91%E5%B1%95%E7%9A%84%E6%96%B0%E6%A0%BC%E5%B1%80

导语 :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6-)》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蓝皮书专门开辟了“‘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战略方向”这个专题,着力分析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战略意义,以及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策略举措。

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着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支撑,将围绕着以下几个重要领域开展经济建设: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结构平衡。包括继续深入实施“三去一降一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构建企业、消费者、社会组织和政府全社会参与的质量治理机制;从规模速度型往质量效益型、模仿跟踪型往创新型、GDP导向引领型往可持续制度引领型、传统低端产业往新兴高端产业、粗放型增长往集约型增长转变过程中形成新动能;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

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包括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融合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种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等。

三是构建区域联动发展新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包括编制实施城市群规划、中心城市规划、专业特色小镇规划等重点培育发展城市群和新生中小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四大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建设,优化经济发展格局;坚持陆海统筹,提升海洋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等。

四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包括进一步加大“一带一路”建设的力度、探索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以实现建设贸易强国的目标,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等。

“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向

1.在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找动力

着眼于挖掘内生增长动力,从中国特色经济发展布局中孕育核心动力,瞄准当前国际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前沿,提前部署,抢抓国际经济发展的新机遇,选择国际优质的发展动力输入,形成以内生动力为主,内外联动的动力体系。

2.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中夯基础

以制造业为主战场,做大制造业的体量和质量,要善于利用创新、敢于主动创新,推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差异化、绿色化转变。

3.在建设协同发展产业体系中强支撑

把各个生产要素与经济发展协同起来,特别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科技创新、金融、人才等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形成分工有序、效用交错的格局,在产业融合中强化产业支撑体系。

4.在内外区域经济布局调整中拓空间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打造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区新开放高地,深化我国与相邻国家或沿线国家合作的领域,构建区域经济发展合作联盟,在内外空间的拓展中使中国真正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5.在优化市场宏观环境和培育微观主体中激活力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使各种资源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给予企业更大的经营决策自主权,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6.在统筹经济发展与建设美丽中国中谋和谐

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经济发展和美丽中国的和谐。

7.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赢民心

经济发展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让人民群众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受尊重的地位。

8.在培育国际经济竞争特色优势中筑地位

立足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将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优势、创新优势与现代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融合,在传承与开拓中凝聚成中国经济特色优势,不断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

“十九大”后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十九大”对中国区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这也是“十九大”后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培育和释放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动能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不平衡的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能够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因此,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丰富和完善了原有的区域发展战略,必将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释放区域发展新动能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出要在创新引领领域形成新动能。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和主攻方向。区域创新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撑和保障。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蓄积区域发展新动能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其列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有利于蓄积区域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孕育区域发展新动能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当前,全球环境治理进入新阶段,全球经济正面临着绿色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的绿色转型也正进入快车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以及有利于绿色消费的行为模式和制度体系,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各地区将优美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发展的目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必将孕育区域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着力优化对外开放格局,打造区域发展新动能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十九大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全面开放、深度开放、高水平开放的新阶段,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各地区将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区域开放型经济水平,在开放中培育和打造区域发展新动能。

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1.瞄准短板,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将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凸显了我们党对老少边穷地区的重视。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重点就在于老少边穷地区。

2.优化措施,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核心是要实行分类指导,优化调整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因此,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3.聚焦关键,着力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应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制度建设力度,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引擎,协调解决跨区域发展中的制度性难题,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关系。

4.合理布局,重塑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明确了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要路径和重点任务,强调了城市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主体地位。要按照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要求,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持续推进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建设,形成一批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群。

5.突出重点,发挥重大区域战略引领作用

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为主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于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6.陆海统筹,全面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着力推进海洋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促进海洋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积极延伸高端产业链,加快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海洋经济提质增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产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更加健康现代的产业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牢靠的物质保障。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赶超战略,需要产业创新性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需要不断丰富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内涵,为中国产业和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提供战略支撑。

全面实现现代化,需要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在推进产业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对于不同区域的定位,精准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发展格局,推进区域合作共赢,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深化推进供给侧改革,需要加快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转型升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今后我国产业发展方向

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就如何处理新“四化”关系、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指明方向。与西方发达国家选择“串联式”的发展过程不同,作为后进国家,我国选择的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深化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实现产业的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改革创新为主要手段来化解经济中出现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要求通过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要求利用新技术跨界融合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强调取长补短、精准定位、区别发展,注重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本文:“十九大”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招投标阶段的结算筹划,内附图解及实例解析下一篇:

14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