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公司战略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分析,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4-28 00:15:45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6%AF%94%E4%BA%9A%E8%BF%AA%E5%85%AC%E5%8F%B8%E6%88%98%E7%95%A5%E5%88%86%E6%9E%90

一、背景

2012 年全球经济充满挑战。面对复杂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中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中国2012 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为自199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最慢的一年。

受宏观经济影响,2012 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约为1,927 万辆和1,930 万辆,同比增长仅约4.6%和4.3%,连续第二年增速低于5%; 2012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552.37万辆和1549.5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2%和7.1%,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9和1.9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量首次超过1500万辆大关,创历史新高。

中国的汽车产量已连续三年超过1,800 万辆,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的国家,汽车已成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耐用消费品,这一增长得益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强劲增长。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汽车工业在产销量上走完了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半个世纪以上才能完成的历程。中国汽车工业已进入总量较高的平稳发展阶段。2012 年第4 季度,受经济有所回暖的影响,来自中低端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带动了中国乘用车市场迅速反弹,并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股票代码:1211.HK),是一家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目前,比亚迪在全国范围内,已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台湾、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有员工总数已超过15万人。

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

2008年10月6日,比亚迪以近2亿元收购了半导体制造企业宁波中纬,整合了电动汽车上游产业链,加速了比亚迪电动车商业化步伐。

2009年7月25日,比亚迪以6000万元的价格,收购总部位于长沙的美的三湘客车,获得客车生产准生证。企业使命与愿景。2009年比亚迪高调发布比亚迪愿景片,比亚迪人向大众说到:“如何将老百姓用不起的技术转化为价廉物美的产品,这就是BYD的使命和责任。比亚迪说到其愿景:与您共同期待绿色的未来!

在2010年3月日内瓦汽车展上,比亚迪与戴姆勒签订电动车和零部件领域合作备忘录协议,双方计划结合比亚迪在车用电池和驱动电机方面以及戴姆勒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的经验开发电动车

2012年8月21日,比亚迪旗下的全新车型比亚迪速锐正式上市,速锐最大亮点就是全球领先的“遥控大玩具车”以及涡轮加压发动机,动力非凡。此次上市的速锐有两种动力共七款车型,全系售价区间为6.59-9.99万元。

三、波特五力模型

下面将用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汽车行业

(1)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由于分工的存在,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是产业链中的一部分,因此还需要从外部寻找上游原材料或服务的供应商,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就汽车行业而言,大部分国产汽车都是靠性价比来推广自己的产品,这就决定了大部分国产车只能走低端路线,而国外的汽车,像丰田、福特等也是走性价比路线,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这将导致汽车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的价值占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汽车供方对于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增强。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砍价与要求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来影响汽车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主要与购买者的数量、购买者的经验、供应商提高同类产品的数量、经济环境、国民平均收入水平等因素有关。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低端市场;我国国民收入稳定增长,考驾照的人越来越多,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主要由这两个起相反作用因素得到。

(3)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潜在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而对于汽车行业,如果是个人,进入门槛相对较高。但如今的公司组织形式使得进入汽车行业也不是很难,关键是现在的汽车行业还有利可图,使得潜在进入者的数量增加。

(4)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的威胁本质上是来源与两个产品的同质性部分,替代品会限制利润,而企业实际上是在同生产替代品的企业进行竞争。

来自于替代品的威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替代品是否在价格上具有吸引力;替代品在质量、性能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属性方面的顾客满意度怎样;购买者转向替代品的难易程度如何等。

就目前汽车行业来说,其替代品还是很多的,各种交通工具就是典型的例子,如飞机、火车、公交车、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等。

(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行业内的竞争对手是五种竞争力中最强大的竞争力量,为了获得竞争的成功,这些竞争者们常常不惜代价地参与竞争。

就目前汽车行业来说,仅国内汽车生产厂家就超过了50家,所以说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这种环境下获得较高利润。以下情形行业竞争会比较激烈:较低的行业进入门槛,同一实力水平竞争对手较多;市场趋于稳定,产品需求增长缓慢;竞争者提供几乎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用户转换成本很低。

四、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1.全球大环境

中国最开始合资生产汽车开始,国外汽车业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中国,但是中国汽车刚刚起步,因此国外的非主流淘汰车型在中国却非常有吸引力,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理念比较吻合,随着北京吉普和上海大众的辉煌,更多的合资企业进来中国,德国大众在长春增加一个合资企业,法国标致和雪铁龙和东风合作,日本本田和广汽及东风合作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汽车产业全球化进度加快,汽车产业的全球化,集中体现在两个显著而又相互关联的特征上。一是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日益全球性配置,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二是巨型汽车企业之间的大规模重组,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兼并等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

2. 国内环境 (PEST分析)

中国车市在2012年的突飞猛进,和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出台密不可分。所以2012年中国对汽车出台的汽车利好政策,是历史前所没有的。也正是在这些国内的宏观环境刺激下,中国的汽车一举达到产销1900万辆。

(1)政治环境

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许多利于汽车发展的政策,如2009年年初国务院公布了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还有汽车下乡、汽车贷款政策,以及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现在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也为汽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

2009年年初国务院公布的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明确提出: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从09年至今,国内的政治环境是适合各个车企大展身手的。

(2)经济环境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2009年GDP仍然比上年同比增长8.7%,GDP总值为335353亿元;而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8%;镇居民人均消费性2012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5%;支出12265元,同比增长10.1%。

2012年的宏观整体数据表明,内需是开展经济自救的重大措施,因为国内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高性价比汽车,而国产车在国外竞争力不强,很难去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半等扩大内需的举措也不断推出。

(3) 社会文化因素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对车的喜好有如下特点:

1) 关注性价比,居民收入上涨,特别是中产阶级所占比例增加,所以首次购车者更多考虑的是性价比。

2)喜欢大而长的车子,认为这是气派的写照和身份的象征;

3)喜欢内饰丰富的轿车,对车的内饰也比较讲究;

4)喜欢外观漂亮的轿车,特别是车的流线型较漂亮。

(4)技术因素

2005年12月2日至3日,在天津开发区举行了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会上发布了一份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首次进行的专利调查报告:汽车年产量已达507.1万辆,名列世界第四;但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专利拥有量中,中国仅占2%。而在中国国内,外资企业的专利拥有量却高达78%,中国企业只占22%。这些表明我国的汽车研发实力还是比较薄弱的,技术上受制于国外合资企业,消化创新的能力比较薄弱,大部分国内的汽车企业只是停留在单纯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模仿。

乘用车的发动机、底盘设计、传动系统方面的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国外车企手上,中国车企的更多的任务是丰富汽车内饰和美化外观等一些功能型改进,即停留在消费者看得见的层面。国内车企最核心的优势就是价格和人力成本,所以基本用价格牌和便捷服务来吸引消费者,顺便打一点差异化的擦边球。

五、SWOT分析

2008年全球经历金融海啸,经济增长随即急速下滑,消费者的信心和消费能力都受到影响,比亚迪所处的手机行业也遭受到严重影响。身处制造业的位置还要承担诸如原材料价格、劳工成本及融资成本的压力。因此具有极强成本竞争力和良好客户关系的厂商才能在竞争中胜出,这也要求企业必须具备高度垂直整合能力及拥有全球制造和服务一站式平台。企业必须审视内外部环境并作出对策,这样才能度过危机,获得保存实力的机会。以下用SWOT模型对比亚迪汽车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

(1)优势分析

比亚迪的核心优势就是精于制造和改善流程,将比亚迪制造电池的成本领先战略复制到汽车上。他还有以下优势:注重环保的电池技术;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售后服务好;比亚迪较高的性价比;在国内的销售网络健全;技术革新以及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

在成本控制方面,比亚迪走的是有别于美国的但日本企业倡导的成本企划模式,即从研发开始就考虑成本,因为日本企业都是精于制造。日美区别如下图:

比亚迪的模仿能力极强,其中一个体现就是在中国申请了大量的专利。2008年,比亚迪申请的专利量排在中国企业的第4名,专利申请数量为1530,其2012年申请的专利量也能排在中国企业的第6名,专利申请数量为510,下表反映了比亚迪的市场位置:

12年前8个月的销量相比11年略有下降,但其在2009年销量排在国产丰田的前面。

(2) 劣势分析

1)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的时间相对比较晚,因此是模仿其他汽车企业的较多。

2)规模不经济,和国外汽车巨头的产销量相比存在着很大距离。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处于劣势。

3)走出国门的销售比例小,国际竞争力较弱。

4)生产工艺还不是很完善,质量不稳定。

5)其次是产品制造技术和研发水平落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汽车产品还存在技术空心化的情形,从汽车设计、制造到技术研发、零部件体系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形成自主体系,许多零部件技术不是自己开发和生产,只不过是一些外国零部件组装而成的“空壳”产品。这点是国产汽车的主要最普遍的不足。

(3 )机会分析

1)国内对高性价比汽车需求量大,这是比亚迪需要好好把握的。

2)国家政府的支持。在新能源汽车上,由于在国内有政策的扶持,比亚迪有了新的客户群,即政府支持的各个大型企业机构:出租车,政府用车;

3)股神巴菲特的入股。在汽车消费大国美国,得益于比亚迪的投资方巴菲特的效应和由于丰田在美国其混合动力车经受召回事件,比亚迪的F6双模轿车开始试水美国,因此2012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迎来了丰收年。

4)同类新能源的其他制造商的价格偏高,比亚迪在价格上占据优势。

5)比亚迪已进入了太阳能领域,走在了同类企业的前面,这将很具潜力。

(4)威胁分析

1)国内其他自主品牌如长城车逐渐进入轿车领域,而且长城汽车在2012年销量已赶上比亚迪。

2)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因为国际汽车巨头在中国具备人物力的优势,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他们一样可以模仿,到时可以一样推出性价比高的产品,比亚迪要持续保持成本领先优势是个难题。

3)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信心不足,这与比亚迪的企业形象有关。

4)开始进入电动车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并有一部分企业以有了一部分研究成果。

本文:比亚迪公司战略分析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为啥上市公司都喜欢买数据中心?下一篇:

5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