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PPP模式发展(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5-08 20:42:16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5%A4%A7%E6%95%B0%E6%8D%AE%E7%9C%8B%E6%88%91%E5%9B%BD%E6%97%85%E6%B8%B8%E4%BA%A7%E4%B8%9A%E5%8F%91%E5%B1%95%E7%8E%B0%E7%8A%B6%E3%80%81%E8%B6%8B%E5%8A%BF%E4%B8%8EPPP%E6%A8%A1%E5%BC%8F%E5%8F%91%E5%B1%9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镇家庭消费逐渐从“发展型”走向“享受型”,且从各项中高端居民消费分析结果来看,旅游业无疑是休闲娱乐的一项消费重点。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中也提到,旅游产业是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可以说旅游业对地区经济综合带动作用最强,产业发展质量较高,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融合发展效应明显,市场前景极为广阔。所以,在此时对其进行透彻的现状分析并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无疑是有必要且有价值的。本文将基于我国旅游业的特征与现状,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PPP模式在该领域的应用提出合理建议。“一、发展现状

旅游业产业内涵丰富,分类方式多样。从旅游市场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分类,可以分为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三大类。从产品业态来看,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等文件的规定,可以分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自驾车旅游、海洋及滨水旅游、冰雪旅游、低空旅游等业态。从出行方式看,可以分为自助游和跟团游,其中自助游又包括自驾游、自由行等方式。且随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意识的觉醒,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孕育着新时期的新经济、新业态。2015年,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0.8%。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业已经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

(一)国内旅游占据我国旅游产业的主体,城乡旅游消费差距明显

2010至2015年间,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由12579.77亿元增加到34195.05亿元,增长近3倍,年均增速23%,,大大超过同期GDP增速,且2015年仍保持12.8%的高速增长,可见旅游业未来市场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由2010年的9403.8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7610.90亿元,增加幅度近3倍;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由2010年的3176.0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584.20亿元,增加幅度约2倍,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均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趋势。从占比来看,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78.1%,且占比从2010年的74.8%增加到2015年的80.7%,呈逐年递增趋势。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21.9%,占比从2010年的25.2%滑落到2015年的19.3%,所占比例逐年降低,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不断释放,农村居民受制于消费意识或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旅游消费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

图1:2010-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和城乡居民旅游总花费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从2013年至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比图表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近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约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约10.1%,增长差距并不大,但考虑到收入基数的差距,结合上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国内旅游花费差距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市场的打开有赖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水平的提高。

图2:2013-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情况

2010至2015年间,我国国内游客由2103百万人次增加到4000百万人次,增长幅度近2倍,年均增长速度约13.9%。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游客由2010年的1065百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2802百万人次,年均增长速度22.5%;农村居民国内游客由2010年的1038百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188百万人次,增长速度仅2.9%,城镇居民旅游市场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市场增速相对于经济增速来讲已经处于逐渐萎缩状态。

图3:2010-2015年我国国内游客、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游客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二)国际旅游市场信号初现,应当成为今后旅游突破重点方向2010至2014年,入境游国际旅游收入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由2010年的458.14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569.13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仅约5.6%,但2015年增长幅度较大,达到1136.50亿美元,释放了快速增长的信号。图4:2010-2015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变动情况

2010至2014年,我国入境游客数量逐年滑落,由2010年的13376.22万人次滑落到2014年的12849.83万人次,2015年,入境游客数量出现回升,达到13382.04万人次,但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入境游基本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从入境游客来源看,港澳同胞入境游客比例最高,2010至2014年平均占比75.9%,台湾同胞入境游客平均占比4%,外国人入境游客数量总体处于下滑状态,平均占比20.1%,外国游客数量和占比均处于较低水平,是今后旅游业发展的着力点。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数量在5600万人次左右波动,约占入境游客的42.8%,在我国各地大力发展“月光经济”的大形势下,这一比例有望持续提高。

图5:2010-2015年我国入境游客变动情况

从外国人入境游客旅游目的来看,观光休闲入境游客最多,平均占比39.9%,但观光休闲游客长期在5700万左右徘徊,增长乏力;会议、商务外国游客占比较为稳定,长期在22.5%左右,但近两年呈现下行趋势;服务员工外国游客占比呈增长趋势,由2010年的9.4%逐年增加到2015年的13.5%;探亲访友外国游客逐渐增多,由2010年的0.3%增加到2015年的3.1%,但总体数量偏少;其他类型外国游客平均占比25.1%,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可以看出外国游客对我国旅游的多样化需求逐步显现,应当成为入境游重要关注点。

图6:2010-2015年入境游客分布领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三)出境游市场火爆,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与不温不火的入境游相比,我国居民出境游增长迅速,出境人数由2010年的5738.65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2786.0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17.5%,2015年旅游花费达到1045亿美元。

图7:2010-2015年我国出境游客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四)旅游服务机构增长平稳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旅行社数量不断增加,由2010年的22784个增加到2014年的26650个,年均增长率4.0%。

图8:2010-2014年我国旅行社数变动情况

星级饭店数量由2010年的13991个减少到2014年的12803个,可能是受到民宿等替代住宿服务方式的冲击。

图9:2010-2014年我国星级饭店变动情况

二、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旅游消费意识不断觉醒,旅游市场消费主体不断壮大;机场、高铁、游轮、公路等基础设施的立体联通和交通工具的无缝衔接快速推进,旅游出行便利性大大提高;全国各地旅游项目的打造和旅游服务体系的完善提高了旅游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带薪休假等福利制度的不断落实为居民出行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能力、交通、产品、政策等四方面要素齐备,我国旅游业即将迎来转型升级的大发展阶段,呈现以下七大发展趋势:

(一)大众旅游时代来临,旅游消费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国际旅游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旅游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欧洲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都经过这个过程。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测算,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约7267美元,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国民人均出游2.98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这说明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市场已经形成较大规模,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未来20年,预计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居民人均年出游将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

(二)个性化旅游地位日益提升,旅游产品和业态的市场不断细分迭代

旅游市场的发展与其他产品市场的发展具有相同的规律:先期市场空间较大,以满足共性需求为主,此时长尾市场尚不成规模;随着消费主体收入的增加和个性化需求的涌现,以及产品生产者之间竞争的加剧,差异化的产品的供给成为主导战略。我国“互联网+”战略的大力推进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不同旅游社群的特色化、个性化需求不断发掘并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经济水平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旅游需求不断提高;居民对健康、教育等高端需求的重视衍生了新型旅游业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自驾车旅游、海洋及滨水旅游、冰雪旅游、低空旅游等多种业态已经逐渐成为各地依据资源禀赋、人文条件等特色资源发展的重点,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旅游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旅游+”拓展行业大市场

当前我国旅游已经走过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粗放式发展阶段,游客对旅游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点式、线式的“景点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体验感更强、经济价值更大的“全域旅游”成为各地发展的重点。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2015年,我国游客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游客出游方式的转变决定了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的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以“点、线、面”的思路谋划全域旅游,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生态城市等的建设为重要抓手,将旅游作为新时期地方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名片,以“旅游+”的思路整合一、二、三产,扩大区域产品供给和消费需求,由“旅游+餐饮、住宿、购物”扩展到“旅游+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旅游工业品,消费品等)、现代服务(健康、教育、医疗等)”,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提升,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四)出境旅游发展加速,旅游客群全球流动趋势将更为明显

我国当前旅游市场以国内游为主,这是由我国庞大的旅游消费人口市场所决定的。国际旅游方面,入境游和出境游呈现出“一冷一热”的发展状况。入境游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一方面是我国旅游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期,目前蓬勃发展国内旅游消费需求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国际旅游由于其较小的体量市场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我国旅游产品较为低端、产业发展尚不成熟的现实难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前来,同时也影响了游客间的口碑传播。出境游近年来发展火爆,东南亚、东北亚、欧美等地区成为我国居民出游的重点区域,增长速度很快,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推动了旅游市场的发展,居民对国际旅游的需求推动了出境游市场的快速发展。随着全国各地纷纷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国内市场游客的竞争将愈加激烈,国际游客市场将成为各地争夺的重点,我国当前国际旅游市场的“逆差”现象将会得到显著改观。

(五)旅游服务的“智慧化”将提高旅游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

旅行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提速,旅游出行、旅游景区、旅游监管等的智慧化应用日新月异。旅游出行服务的智慧化水平较高,携程、艺龙、去哪儿、途牛、驴妈妈、大众点评等互联网+企业已经覆盖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主要需求点;旅游景区方面,上海、海南、珠海、青岛等旅游发达城市已经加大景区免费wifi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根据游客消费习惯的转变提供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便利,在景区内部已经有地区采用智能机器人提供问询服务;旅游监管方面,各地旅游局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多数已经搭建旅游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并全面推进旅游电子合同管理和团队动态信息管理,同步实现旅行社电子盖章与旅游局在线备案,开放游客投诉点评,为旅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

(六)国资民资外资齐发力,旅游大产业投资将更显多元化

本文:大数据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PPP模式发展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云南旅游转让房产公司股权 园林业务下滑待解下一篇:

8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