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国家科普创新文化建设规划(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4-30 07:18:01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2%80%9C%E5%8D%81%E4%B8%89%E4%BA%94%E2%80%9D%E5%9B%BD%E5%AE%B6%E7%A7%91%E6%99%AE%E5%88%9B%E6%96%B0%E6%96%87%E5%8C%96%E5%BB%BA%E8%AE%BE%E8%A7%84%E5%88%92

《“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确定的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的相关任务编制,

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是国家在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领域的专项规划,是指导我国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形势与需求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十二五”期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政府科普工作协调机制发挥积极作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我国科普事业和创新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公众科学素质和创新文化意识不断提升,据测算,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实现了“十二五”科普规划确定的超过5%的目标。

二是科普人才队伍持续增长,全国共有科普人员205.38万人,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14.94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17.27%和14.40%。

三是科普经费投入稳定提高,科普经费来源渠道仍以政府为主。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额141.2亿元,比2010年增长41.88%;政府拨款占75.54%,比2010年的68.42%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全国人均年科普专项经费4.63元,比2010年增长77.39%。

四是科普场馆建设力度加强,全国共有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1258个,比2010年增长41.35%;参观人数共计15206.21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61.15%。每万人拥有科普场馆面积74.8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01%。

五是科普传播形式日趋多样,科普图书、科普期刊、广播电视科普栏目等传统传播形式保持稳定,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增长,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平台,全国科普网站达到2612个,比2010年增长了22.80%。

六是群众性科技活动成效显著,公众年度参与科普活动人数超过6.22亿人次,向公众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科研机构和大学数量超过7241个,比2010年增长43.81%。

七是创新文化环境正在形成,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成为社会共识;关注创新、服务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社会风尚初步树立,大众创新创业渐成潮流。

科普工作和创新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一体两翼”不平衡,各级政府对科普工作重视不够,重科研、轻科普,科普与科研脱节现象仍然存在。

2

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较低,城乡和区域差别较大,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3

科普产品研发能力弱,科普作品创作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科普服务能力不强,展陈和传播内容同质化、单一化现象较为突出,科普供给侧未能满足公众快速增长的多元化、差异化需求,特别是面向劳动者和老年人的科普成效不高。

4

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科学技术最新进展快速响应不足,权威发声不够,应急科普机制不健全。

5

运用市场化手段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的机制亟待完善,社会化、市场化、常态化、泛在化的科普工作局面尚未形成。

6

全社会的创新文化氛围尚不浓厚,崇尚创新的价值取向仍未牢固确立,质疑探究、勇于创新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机制保障尚未到位,评价激励制度滞后于创新发展的要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亟待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

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面临新需求

“十三五”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阶段,对科普工作和创新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结构优化、速度变化,不仅需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要强化创新文化氛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科技创新的成果和知识为全社会所掌握、所应用;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需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大幅度提升公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素质,提高公民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十三五”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以下转变:

在科普工作对象上:由重点面向青少年群体向面向包含劳动者、老年人和贫困落后地区群众的全体公众转变;

在科普产品供给上:由增加数量规模向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质量提升转变;

在科普内容上:由“低幼化”的一般科学技术知识向更加注重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新技术新成果转变;

在传播方式上:由传统媒体传播、场馆展示为主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和互动转变;

在科普工作方式上:由政府主导抓重大科普示范活动向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常态化、经常性科普转变;

在科普工作发展上:由重点开展公益性事业科普向统筹做好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转变;

在创新文化建设上:由重点优化科研环境为主向营造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政策体系转变。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加强科普能力和创新文化建设为重点,

大力推动科普工作的多元化投入、常态化发展,切实提升科普产品、科普服务的精准、有效供给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进一步完善科普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培育创新文化生态环境,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发展目标

到2020年,科学精神进一步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以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部队官兵等为重点人群,按照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以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为目标,广泛开展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国家科普研发、创作能力和科学传播水平显著提高,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科普基地布局更加合理,科普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统筹协调发展,关注创新、服务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具体目标为: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力争比“十二五”提高5个百分点。

——科普投入显著提高。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成为科普投入的重要组成。

——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传播水平和科普展教品研发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力争达到每60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场馆。建设一批国家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特色科普基地形成体系。

——创新文化氛围基本形成。公众创新意识明显增强,面向公众传播科学精神和培育创新文化的机制基本建成,在全社会形成科学、理性、求实、创新的价值导向。

重点任务

根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以下任务:

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

加快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以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部队官兵等为重点人群,以青少年、城乡劳动者科学素质提升为着力点,开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宣贯实施,全面推进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跨越提升,特别关注少数民族、贫穷、边远、落后地区群众科学素质的提升,缩小城乡和区域差别,提高公民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

结合普及义务教育,

以增强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鼓励中小学建立跨学科的科学技术实践创新中心,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以培养劳动技能为主,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推动科技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进课堂进教材,系统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主,完善高等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发挥非正规教育的促进作用,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的有效衔接。

2. 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节约资源、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镇村寨科普服务能力。

创新教育渠道和载体,推动建立公益性培训制度。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建设,探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多种途径,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农业科技培训,鼓励和支持农民创新创业。

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科普工作的精准帮扶,大力提高农村妇女和留守人群的科学素质。

继续实施农业从业人员培训,鼓励职业院校,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参与开展对进城务工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的订单式或定岗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技能竞赛和经常性科普活动,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和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依托街道、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创新创业场所,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和创业服务水平,提升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促进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开展老年人科技传播与科普服务,促进健康养老、科学养老。

3. 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

把科技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突出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学习培训,注重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积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教育培训方式,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意识、科学决策能力、科学治理水平和科学生活素质。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领导干部考核和公务员录用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制定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广泛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等各类科普活动。

4. 提高部队官兵科学素质

着眼科技强军目标,完善军队科普工作体系,加强军队科普能力建设。开展适合官兵特点的科普活动,传播科技知识,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针对使命任务需求,培训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提升官兵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国家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依托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国家科普示范基地和国家特色科普基地,充实拓展专业特色科普场馆和基层科普基础设施,提高科普基地的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科研机构、科研设施、高等学校和企业向公众开放,开展科普活动,提高科普基本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国家科普基地评估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

1. 加强科普场馆设施建设

本文:“十三五”国家科普创新文化建设规划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团建活动定制,小公司年会新方案,更创意更好玩——广深篇下一篇:

8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