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润身 以文化人 打造德育特色校园(学校理念文化建设,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4-29 02:32:08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4%BB%A5%E5%BE%B7%E6%B6%A6%E8%BA%AB+%E4%BB%A5%E6%96%87%E5%8C%96%E4%BA%BA+%E6%89%93%E9%80%A0%E5%BE%B7%E8%82%B2%E7%89%B9%E8%89%B2%E6%A0%A1%E5%9B%AD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心学校

作者/ 高洪山林延霞亢建波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心学校成立于2016年,前身为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简称临汾一中)。临汾一中于2011年在河西建立新校区,当时,新校区为高中部,老校区为初中部。2016年9月在上级主管部门主导下,在原临汾一中初中部基础上,增设小学部,正式成立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心学校。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现在学校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现已建成焕然一新的6300平方米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的8000平方米的科研大楼。现有教学班38个,其中初中27个,小学9个,有1900名学生,有129名教职工,高级教师30人,中级教师65人,省教学能手30人,省骨干教师16人,省学科带头人15人,省优秀班主任15人。

临汾第一中心学校继承和发扬百年名校传统,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总目标,秉承“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而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做人、求知、健身”的校训,在高洪山校长的带领下,在全校师生精诚团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努力下,凭借科学的办学理念,完善的教学设施,优美的育人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严谨纯正的教风学风,真正打造名师荟萃的乐园、学子成才的沃土、基础教育的名牌。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幸福教育、快乐学习。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文化理念是“习惯养成教育”,让习惯养成贯穿于学校管理和师生工作学习的始终,精心培育每一名学生。

学校管理理念:重养成、抓习惯。用“习惯养成”的校园文化理念实施“精雕细琢、终成大器”,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

学校教育宗旨是:让学生发展、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最终是创新”的理念,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老树新枝,树上开花”打造特色校园品牌

创建学校品牌,没有校长的参与就没有灵魂,没有广大教师的身体力行就是无本之木,没有生命力,没有活水源。因此,在学校品牌建设过程中,临汾第一中心学校坚持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班级特色,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适时调整调度进程,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同时,正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在认识和落实上的差距,稳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我校在原有校园文化基础上,主动适应新形势,以稳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出了“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近年来,临汾第一中心学校主动适应新常态,与学校发展研究紧密结合,初步实现了内涵和外延的拓展。例如以前我们主要在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和诵读古诗文的方式方法上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诵读内容主要指向古诗词,数量有了一定积累,但科目仅限于语文学科,教师的参与面不广。临汾市第一中心学校校长高洪山通过深入调研,细致座谈,广泛听取任课老师和离退休老教师的建议,提出了“老树新枝,树上开花”的经典诵读教学课程研究。主要内容是以“经典诗文与学生语文素养”为主干,以“经典诗文与学生德育”“经典诗文与学生审美教育”“英语名言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为分支的研究系列。每一位教师根据任课情况和喜好自选学校提供的分项专题或自定相似专题进行研究。在进一步发掘、细化、深入探讨、努力拓展后,逐步列入教学课程,在适应国家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力度,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形成特色,在学校品牌创建中起到统领作用。

在特色教学理念指导下,打造“学本式卓越课堂”。具体做法是强化四项措施和发挥“两个作用”。强化四项措施包括一是“推门听课”:每一名教师都要做到授课过关。听课的同时查“学案”“教案”和“当堂检测题”。二是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精练高效地进行“后教”,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三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组织研讨课、示范课、教学论坛、专题培训,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四是评价考核与小组合作,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作为学校考核教师上课的依据。小组合作要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学习形式。班主任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并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细则及管理制度(实行组长负责制:学习、纪律)年级组长要协调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调控并发挥好学习小组的作用,各班级要形成学习小组的总结表彰机制(评选“优胜小组”、“进步之星”等),并注重发挥班级文化、励志格言、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建议各班级积极探索“团队合作”、“兵教兵”“捆绑评价”的有效途径。发挥两个作用包括,一是发挥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骨干示范作用;二是发挥好评价考核的导向引领作用:通过评价考核机制的修订与实施,引领教师聚焦课堂,善于研究,分析反思、交流,推动我校高效课堂效益的极大提高。总之,多措并举,选择和创新富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或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打造特色课堂教学。

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努力实践“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老师是学习的道德书籍”,牢固树立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严格执行升国旗仪式制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统一着校服,师生齐唱国歌,并选派优秀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在国旗下、在国歌声中,增强爱国爱校的庄重感和实现人格的逐步升华;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板报、闭路电视、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宣传国内外大事。二是大力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安全教育月,学校大力加强了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组织主题班会和知识竞赛。三是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等教育活动。四是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总之,一切从我校实际出发,形成与学校整体特色一致的特色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模式,努力创建临汾第一中心学校特色德育模式。

特色学校管理:完善各种制度,制定了学习制度,例会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学生等各类档案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同时,通过订阅各类教学所需专业书籍、报刊,让教师们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进一步寻求适合我校实际的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此外,主动争取教育经费,选派优秀老师“走出去”,向兄弟学校学习,结合自身积累实际经验,再次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努力使我校真正达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化学校。

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做好材料的收集、归纳与归档。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建立“三会一课”制度,要求各年级老师定期召开课题组教育工作会议、教育信息发布会、教育研究成果汇报会,各班级老师开展好每月一次教育课题讲座,建立一支具有我校特色的有特长的专业教师队伍。

将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

作为百年老校,我们立足尧都,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广泛植入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根据临汾一中中心学校实际,提出“循经典、务精细、创办精品学校”的办学思路,大力开展“三优三满意”活动,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创新教育、品牌教育”建设,强化精细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无不蕴含在经典诗文之中。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诵读它,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此,我校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拘泥教材的内容、顺序等形式,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由学生的实际现状和社会的一些热点来确定主题。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与之相匹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这些课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把搜集对联、假期旅游图绘、各地民俗大调查、有趣的假期生活等等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生成性”作业,待开学后,号召广大同学们开展古代优秀篇章、诗词的诵读比赛,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学习古文的兴趣,激发大家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临汾一中中心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高洪山为组长,教导、少先队、学科教研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传统文化活动领导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全校年度传统文化教育总体指导,有针对性地安排诵读活动等各项工作。同时,各班级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学生代表为主要力量的诵读活动小组,语文、品德教研组安排专题教研活动;此外,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将此项活动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和学生评优的加分项目,组织领导小组加大过程督查力度,确保扎实进行。目前,已在全校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活动组织体系。

艺术类课程,也是德育类课程,学生的交往、表达、倾听、合作、自信等等在不断形成与发展。我校除由各班组织表演之外,还组织“民族乐器表演专场”等系列活动。另外,我校每年都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秋季运动会”“元旦文艺晚会”等等大型传统活动。有几十个学生社团活动,如啦啦操、合唱队、书画兴趣小组、武术、剪纸、编织等,在充分引导学生兴趣发展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此外,学校力争做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面墙都成为教育资源”,学校的环境也是一种课程。例如,我校中学部、小学部都设有“学生书画作品展”,将学生的优秀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手抄报、手工制作等作品展出。学生的作品上墙,教育和感染的不仅仅是作者,更是全校的师生。目前,每面墙的劝学励志、风景童趣、伟人诗作等“隐形课程”与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场地文化形成了一个相得益彰立体文化环境,“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全体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读诗文诵诗文写诗文。如坚持在练功板上,每人每周一个写上成语或一句诗,课间放送诗文磁带、红领巾广播等形式和方法,全方位、多层面去影响和熏陶学生,提高其诗文素养。

德智体美劳一个不能少

特长生的培养主要依靠具有一定特长的教师和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教师来进行。教师由教研组推荐或教师个人自荐,教务处考察确定。一旦确定为特长生培养教师,教师就要依据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制订培养方案,其内容应包括:培养内容、培养措施、培养期限、培养目标等。方案确定后应按计划实施,保证培养质量。

临汾第一中心学校特长生培养对象除了由教师选择提名还可由学生本人向学校申请,由教研组考核确定,并报教务处备案;不具备特长生培养对象条件,但对某一方面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也可报名参加培养。一个学生可以选择一项或多项特长,但为保证培养质量,最多不得超过三项。

特长生的培养采取课堂理论教育、实践操作、教师辅导与学生自我提高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方式可由师生共同确定。以培养实际技能为目标,以学以致用为原则。

专业特长的培养由艺术类教研组组织实施。培养期间,教师和学生要经常进行交流,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方案或改进培养措施,以提高培养质量。

培养期间,培养对象要主动向教师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要求,以争取教师的支持。教师要支持学生从事相关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教师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突出职业技能的特点。要尽可能地让培养对象学有所获,学有所长,长有所用,不能搞形式。学校的艺术类教研组,学校积极为特长生创造条件,为教师和培养对象提供条件,提供实践与锻炼的机会。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阵地作用,开展与特长教育相关的活动。

本文:以德润身 以文化人 打造德育特色校园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大连外贸网站建设的注意事项下一篇:

8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