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们都是怎么挣到第一桶金的?(创业信息网站,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5-02 17:45:28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5%88%9B%E4%B8%9A%E8%80%85%E4%BB%AC%E9%83%BD%E6%98%AF%E6%80%8E%E4%B9%88%E6%8C%A3%E5%88%B0%E7%AC%AC%E4%B8%80%E6%A1%B6%E9%87%91%E7%9A%84%EF%BC%9F

中国,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人考虑过创业,但成功比例最多为万分之一,这个落差让人揪心。但是,在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的人——没有特别的长处,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突然有一天,我们却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他居然成了老板,干起了大事业。那么,这样的人是如何获取的第一桶金?他靠的是什么?有什么秘密?

怎样赚取第一桶金?

或许对于部分起点高的人而言,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迅速找到创业的突破口,挣得第一桶金,但对于仅凭满腔热血去空手套白狼的普通创业者来说,赚取第一桶金几乎难如登天。正如一个古戏所唱:“一文钱买鸡蛋、蛋变鸡、鸡变蛋能变个没完。”而大多数人却就差那一文买蛋钱。

在国家制度愈来愈完善、市场愈发透明的当下,几乎不可能再有人能像当年的李嘉诚、黄光裕那样,找到一种近乎完美的商业模式,建立起坚不可摧的商业帝国。后来者只能见缝插针,在前人的足迹上细分市场,期待能从中挖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据专家分析,没有阵痛的创业,是弱不禁风、容易土崩瓦解的,反而获得第一桶金越艰难的人,成就往往越高。

赚取第一桶金之所以重要,除了金钱本身之外,还在于这个让人在坐过山车般的刺激感中反复失落的过程,能快速历练人的心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原始积累只是接近成功的第一步,之后便是无休止的创业征战。因此,苦练内功是必不可少的。

本篇策划将通过案例讲述、解析,把“如何赚取第一桶金”拆分为五种模式,望能给予困惑中的创业者们有效的启示和借鉴。

信息型:

时时刻刻紧盯市场

所谓信息创业,是指持有少量资金的创业者,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和对信息或政策的敏锐嗅觉,参与或开发某些项目(不一定是能够长期发展的项目),而获取的大量资金,即第一桶金。

而捕捉信息的能力,实际上只取决于个人对社会和市场的综合判断,与智力无关,是一种后天累积起来的资本。

玩转信息:小本连环投资

广州天地食品集团董事长、素有“猪肉大王”之称的陈生,信奉“像找恋人一样找事业”。

2008年,陈生这个不信邪的执拗男人,硬生生地“打乱”了猪肉市场的秩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他跟统领猪肉市场几十年的个体大军血拼,短短一年,他让顾客高价买肉还喜笑颜开。迄今为止,陈生的“壹号土猪”已经在广州各个农贸市场和超市里开了近150家连锁店,单店年营业额最高达300万元,一个关于猪肉市场的统筹梦想已然在路上。

在实现以连锁猪肉档口为安身立命之本之前的20年,陈生不止一次撰写着传奇。然而,每个表面风光的大成者,都会经历一个艰难的累积过程。

当年,北大经济学专业毕业的陈生并没选择在广州市委办公厅里继续工作,而走了另一条令全家人始料未及的路——创业。

1990年初,北运菜的价格从正常年份的3~5毛降到1毛,陈生预感到下个菜季农民不会种菜了,菜价必定成倍增长。他随即用手里仅有的几千元承包了一大片土地,雇了十几个贵州民工种菜。

1990年11月4日新菜上市,不出陈生所料,菜价涨了好几倍。

在卖菜的过程中,陈生发现,菜价与气温有着紧密的联系。气温低时,菜价就高。那年冬至前一天,气温还有20℃,菜只卖1毛一斤,陈生从农民手里收购了一大批蔬菜。冬至那天,气温骤降到6℃,陈生手里的蔬菜,价格从1毛涨到7毛……卖菜半年,他净赚了100万元。

然而,100万元对于憧憬着1000万元为第一桶金的陈生而言,还相差甚远。

手里有了钱,陈生便不愿继续憋屈当菜农,再说菜农在陈生的“先发制人”之下,也开始偷拳,市场逐渐规范,再没有漏洞可填,于是陈生转而将目光聚焦在了当年炙手可热的房地产业上。

1991年,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陈生空手套白狼,用卖菜赚来的一百多万元和从朋友处借的200万元买了6亩地,准备进军楼市。这是一个比史玉柱更早出名的人,对当时满腔热血、执着的陈生来说,他几乎无视同行的提醒,“要先融资,就算不先把楼盖好,也要凑足盖楼的钱,不然后患无穷。”

陈生固执地聘请了20名设计师,五天内拿出了商品房的平面立体图。这样的高效率,在当时拿出一张图纸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湛江楼市,引起了热议。之后,陈生在空旷的工地上打出6米高的广告牌,以比市场均价低30%、比成本高30%的价格预售楼房。从买地到卖房,陈生只用了6天时间。不到两周,商品房销售一空,陈生的第一桶金1000万元收入囊中,并在短短三年内,一跃成为湛江房地产的龙头老大,占据了半壁江山。

堪称传奇的人物,必有传奇的个性,陈生最常挂于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从不排队。”就像在北大读书时,陈生宁可游走在5个拥挤的食堂之间,也不排队;在市委机关论资排辈慢慢熬,说不定能混个局级干部,但他不“排队”,毅然出走。

或许因为文人对自由的向往,充斥着陈生意气风发向前冲。一路捡项目,又一路斩立决,像寻找恋人一样寻觅着能让他至死不渝的事业,但归根结底,陈生的第一桶金来得快速而猛烈,他对信息的敏锐捕捉和清醒的头脑,让他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浪潮中乘风破浪。

把准信息:SOHO逆向吸金

当人们得知张林毅然注册公司,杀入外贸行业时,都以为他疯了。此前,就职于一家外贸公司的张林难逃失业的命运,“葬身”经济危机之中。很快,张林在家做起了外贸“soho族”,与之前就职的公司不同,他要做的不是出口,而是进口。

以往与国外客户接触时,张林察觉到,金融危机对国外厂商的影响远大于国内,面对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急于为产品找到销路的国外厂家,大都处于饥渴状。张林实际上是跳出了国内出口的瓶颈逆市而上。

张林的第一笔业务,来自一家经营“洋零食”的德国公司。这家公司代理着欧洲几十个畅销巧克力、糖果和咖啡品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客户急于回笼资金,给张林的报价比几个月前低了40%,并且不要求张林开具信用证,而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在与对方商谈时,张林已开始四处寻找买家,由于他的产品价格比国内同类产品批发商低了很多,货还没到,就被订购一空。

有了第一笔利润作为流动资金,张林继续挖掘“逆向商机”。除了从出口到进口的逆向生意外,他又发现了一种寻找逆向生意的途径。

张林之前就职的外贸公司,主要从事小礼品出口,公司从江浙一带的礼品加工企业进货,销往欧洲市场。每年的11月,由于圣诞节将至,本是这些产品出口的旺季,然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订单大幅减少。一些对市场变化反应慢的加工企业,积压了大量的圣诞礼品,价格比平时低了20%以上。

张林灵机一动,大量采购这些厂家积压的圣诞礼品,再低价销往国内市场,这些原本销往欧洲市场的精致的圣诞礼品,颇受国内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最关键的是价格便宜,张林很快打开了国内经销渠道。

危机是一把双刃剑,牵制反应缓慢的人,反之,成就反应迅速的人。

逆向思维挖掘市场,让张林在经济危机中成功赚取了第一桶金,也让一个小小的公司职员的人生,开始了良性的淘金之旅。

专家点评:

这是两则非常典型的通过捕捉信息而成功赚取第一桶金的案例。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一个国家的强国演变中,随时可能出现一些促成人们创富的契机。譬如陈生的案例,虽然不具有太强的时效性,但任何信息的释放方式都大同小异,它会不间断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因此,搜集信息的能力才是关键,并且通用于任何时间段。陈生若不能判断出天气对蔬菜会造成影响,若不能判断出楼市升温、打破同行的传统操作方式,他不可能成功。同理,张林在让人谈之色变的经济危机中找到了正确的致富渠道,也是因为对信息和经验的多年累积,在适当的时候产生了厚积薄发的效果。

因此,创业者不可一味地寻求捷径,只要做足功课,创富其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积存型:

分分厘厘凝聚血汗

顾名思义,这类创业者全凭时间、精力和体力去完成原始积累,然后赚得第一桶金,但他们能够坚持,能够盯准时机,厚积薄发。

这类创业者最为普遍,创业精神最为感人。

十年艰辛磨一剑

他是记者的同事,名叫张华。他的妻子来自农村,没有工作。一家三口全靠张华一人的工资维持生活。

妻子不忍,于是在报社门口的一个小角落支起了煤炉卖小面,仅容一张桌子。他妻子这一卖就是10年!一天,张华突然来单位辞职,众人大吃一惊:“你疯了!你一家全靠你呀……”哪知张华淡淡一笑,说:“我要去帮我妻子。”他的声音不大,却似惊雷,把大伙都给镇住了!

原来,张妻在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租了一间门面,现场做蛋糕,由于当时她是市内第一个做蛋糕的店,买蛋糕者蜂拥而至,天天排队购买。所以,张华才提出辞职。

两年后,张华和妻子又去做服装批发,然后做地产……

其间,张华和妻子回报社请记者及其他几位好友聚聚,我们好奇地问他们当时做蛋糕的本钱是怎么来的,张华叹了一口气,说:“那都是血汗钱啊!”他的这一声叹息,勾起了妻子的心事,她伤感地说:“你们不知道啊,我十年起早贪黑,我们一家十年没吃到10顿米饭,天天顿顿吃面,可怜我那娇娇(他们的女儿),也跟着我们吃面……娇娇经常望着其他孩子吃旺旺雪饼直咽口水,我们都没给她买一次。我们当初就约定,无论出任何事,无论怎样差钱,我卖面赚的钱一分都不能动,有了本钱,总有一天我会做大,告别苦日子……”

张妻说,她把赚来的面钱存到第10年的时候,娇娇一天放学回家的一句话,给家庭带来转机。娇娇说,一位同学的爸爸去广州买了蛋糕,软软的、甜甜的,非常好吃。而在当时,孩子们最爱吃的是旺旺雪饼,所以旺旺雪饼的生意特好,既然孩子们也喜爱吃蛋糕,它会不会像旺旺雪饼那样也火一把呢?张妻暗下决心,决定去经营蛋糕。说到做到,张妻于是来到广州学习蛋糕制作技术,半月后,张妻还带了一位蛋糕师傅回家,不久,她存了十年的血汗钱开始发挥效益——做蛋糕掘得第一桶金,这桶金是她卖小面好几个十年的收入!

像张华一家那样靠节俭存钱做生意获得成功的比比皆是。

身兼多职为梦想

中国有一句著名的歇后语:“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除了讽刺做事功底不过关之外,还告诉我们在麻布袋上绣花是一件异想天开不现实的事情。但正是这样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却被一位只读到高中毕业的女性化腐朽为神奇,成功实现了创业梦想,她就是李小玲,出生于湘西自治州吉首市一个小山村的普通女性。

李小玲的绣工源自家传。李母手巧,在手帕上、衣服上飞针走线,随手拈来,一只只蝴蝶和一朵朵花就呼之欲出了。但由于忙于工作,母亲的这门手艺仅仅停留在业余爱好阶段,并没有用来改善家境。李小玲闲来无事,也学到了母亲的好手艺。

2000年10月,高中毕业的李小玲和同学结伴来到绍兴打工,在一家小服装厂里从事流水线作业,虽然工作很辛苦,她仍没有放弃绣花的爱好。每天收工后回到宿舍,她就拿出针线盒,埋头绣花,往往几个晚上就能将手帕、衣领绣上鲜艳逼真的图案。

由于手艺精湛,李小玲的名声很快就在工友中传开了,一帮工友提醒她:“你绣得那么好看,却在这里当工人,浪费了手艺。”并建议李小玲自己创业,“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才能,还能将手艺转化成经济效益。”

可到底怎样才能将绣花的手艺转化成创业的资本呢? 李小玲既没有资金,也没有场地,想了好几天也没想出眉目。最终,她决定一步步做起,兼职挣钱。于是,她除在服装厂打工外,还利用晚上、周末去兼职,她既当过钟点工、送报员,又当过清洁员,实在没有兼职的时候,她也不放过,利用空闲捡垃圾。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李小玲终于攒够创业的初期本钱。要知道,这几年,她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整个人瘦了10多斤。

2005年,她拿出全部打工积蓄,租下绍兴一家废弃小工厂的两个仓库,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她坚信,刺绣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只是缺少人去发掘她,她相信自己能成功。

李小玲聘请一位当地绣师,在其指导下试着用机器生产出第一批20件麻布绣坯,以山水系列图案为主。接下来,她没日没夜地刺绣,在一个多月里终于完成了首批麻布绣花饰品,除了肩饰,还有荷包,都是年轻女性喜欢的饰物。

李小玲带着这批麻布绣花饰品来到市场推销,不到半天时间,这批饰品就以令她满意的价格销售一空。初探市场获得成功,李小玲于是请了当地10多名心灵手巧的姐妹一起刺绣。

在口碑相传下,李小玲制作的麻布绣花饰品很快打开市场,不少顾客纷纷前来找她订购,由于这些饰品价格不是很贵,又比较别致,所以市场接受度很高。当年,李小玲掘得创业的第一桶金。

本文:创业者们都是怎么挣到第一桶金的?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创新创业拥有更高“含金量”下一篇:

25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