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人成“养鸡王”,创业致富新典范(创业致富典范,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5-05 18:12:08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4%B8%BA%E5%AE%B6%E4%BA%BA%E6%88%90%E2%80%9C%E5%85%BB%E9%B8%A1%E7%8E%8B%E2%80%9D%EF%BC%8C%E5%88%9B%E4%B8%9A%E8%87%B4%E5%AF%8C%E6%96%B0%E5%85%B8%E8%8C%83

盛夏,行走在乡间小路上,青山翠林的乡村美景让人忘记了疲劳,偶尔吹来一阵山风,感觉特别惬意。绕过一片松林,只听到“咯、咯”的鸡鸣叫,鸡叫声划破了山村的宁静。走进农家房屋,园子里的一群群芦花鸡,在丛林中奔来跑去,看得人眼花缭乱。

“我饲养的芦花鸡每天喂两次,早上8点喂青草和玉米,然后让鸡到山上放养,下午4点再喂一次。”主人老刘说。

饲养场的老刘,今年47岁了,别看他老实憨厚,在他身上却有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如果不踏实干,再好的政策也不能脱贫致富。”老刘是个倔脾气,他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

虽然现在老刘在家养鸡,或者安逸的生活,但年轻的时候,他去广东、北京、河南等地打工,由于没有技术,只能在建筑工地上干些体力活,每月扣除房租、水电及生活开销,兜儿里的钱也只有1000多元。

“三个孩子渐渐长大,开支也大了,看着一家人的生活很难维持走,我心里很是焦愁。”几年前,他毅然决定回家,一方面照顾家人和孩子,另一方面在家乡做点小生意,或者打临工,维持家庭生活。尽管一年忙到头,可家庭开支还是入不敷出。

老刘看着家里的老老少少,坐卧不安,他为一个读大学,一个中学,一个读小学的子女焦头烂额。三个孩子一年开支需要6万元,钱从何来?“做什么?怎么做?”一个47岁汉子反复琢磨。可每想到一个项目,都因自己无技术,无资金而放弃。老刘把苦恼埋在心里,但他的“犟”劲没有改变,一直想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出路。

一个偶然机会,他与一同打工的工友见了面,闲聊中,他了解到工友正利用山地养殖芦花鸡,市场供不应求。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随即,老刘便去考察,工友也慷慨,愿意为他进行技术指导和提供鸡苗。

“老就老了,还折腾啥子,那些养猪、养羊、养牛,有几个能赚到钱的?”老刘的妻子说,“我们既没资金,又不懂技术,守住一亩三分地才是根本啊!”老刘也没有灰心,耐心说服妻子,背着包包去了工友家,跟他一起学养鸡技术。

经过多方考察,老刘决定养殖芦花鸡,东拼西凑几千块钱,在工友那里引进芦花鸡1500只。他还利用自己房前屋后及周边的20余亩山林,建起了自己的养鸡场。

“鸡怕冷是从脚开始的。”老刘从工友那里买的1500多只鸡苗,只成活了900多只,经过研究他找到了原因。“光靠上面升温还不行,还得在鸡场里面安装地暖,保持鸡苗生长温度。”

经过7个多月的精心喂养,当年年底,900多只鸡被全部销售出去了,收入6万多元。尝到了养殖的甜头的老刘随即扩大养殖规模。建立滚动出栏机制,保持存栏4000只左右,年出栏、补栏3次,每次出栏2000余只,年出栏6000余只。

为更大程度节省成本,保证芦花鸡品质,老刘夫妇二人将所有的田地种上玉米,间种蔬菜。养鸡规模越来越大,吃的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夫妇二人还种上了蔬菜玉米,运输工作渐渐成为了一个难题。夫妇二人考虑买个车来帮助自己,在大规模的养殖和种植情况下,对于车装载能力有很高要求,这时候皮卡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而在可以满足运输需要的同时,老刘也开这辆车去推销自己的芦花鸡,还会谈一些进购蔬菜的协议,不仅有面子,霸气的形象,也给他带来不少好生意。

本文:为家人成“养鸡王”,创业致富新典范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实干青年刘轩豪的创业致富之路:一个90后的独特坚持和选择下一篇:

11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