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区块链的未来:我国能源区块链蓝海潜力无穷(新商业模式即将启动,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5-04 05:31:46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8%83%BD%E6%BA%90%E5%8C%BA%E5%9D%97%E9%93%BE%E7%9A%84%E6%9C%AA%E6%9D%A5%EF%BC%9A%E6%88%91%E5%9B%BD%E8%83%BD%E6%BA%90%E5%8C%BA%E5%9D%97%E9%93%BE%E8%93%9D%E6%B5%B7%E6%BD%9C%E5%8A%9B%E6%97%A0%E7%A9%B7

能源行业大力迈入新格局,我国供给结构亟待优化。

作者近年来,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缓慢,能源转型推动新能源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趋势明显。在新政策情景下,我国的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每年下降1%左右,从2004年高达16.84%的增速一路下降至2015年的低点0.96%,不到自2000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截至2016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和石油占比已经从2000年的90.5%下降至80.3%,而能源供给构成中,天然气、水电、核电和风电等能源供给也一直在稳步增加。然而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依然存在大量痛点,包括供给垄断、结构转变缓慢、清洁化不足、价格非理性和供给动力不足等问题。自09年以来,国家开始大力推进能源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卓有成效但阻力依旧。

区块链技术带来能源供给结构改革的新曙光。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发展背景下的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在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得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资源整合重组进程,有助于有效地进行能源供给侧改革。而区块链天然的去中心化和可分散的特点可以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能源系统,具有以下三个优势:(1)搭建分布式能源交易和供应体系,(2)制定能源管理部门的区块链智能合约,(3)安全储存能源交易数据。

能源区块链:相关项目纷纷落地。

目前能源区块链项目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主要在以下多个场景中发挥作用:(1)区块链能源的点对点交易,(2)分布式传统能源的构建,(3)能源市场交易代币化,(4)批发能源交易市场,(5)电动汽车的区块链能源。

现阶段已经有多家项目公司在这些场景达成应用,包括LO3Energy的微电网、Electron的分布式天然气和电力计量系统、Power Ledger的代币化区块链能源交易市场、Enerchain的集成化能源批发交易系统和Innogy的区块链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这些项目都收获了多家巨头的注资。

能源区块链的未来:更多商业模式步入实体化进程。

年能源区块链的发展态势主要在四个方面:(1)正对区块链进行的能源设施投资将呈现增长态势,(2)美国的能源设施将进入试点阶段,(3)能源批发贸易将逐渐实现商业化部署,(4)其他商业模式也将实体化。而在我国,区块链能源领域近年来出现不少探索者,首个能源区块链实验室在北京成立,国家电网申请区块链电力交易的专利,中化集团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能源出口贸易。中国能源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和产业技术实力接近甚至超过部分发达国家,而以电力市场和能源供给侧改革为时代背景,区块链技术未来可能对我国能源领域等诸多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能源行业大力迈入新格局,我国供给结构亟待优化

1.1.世界能源需求增长放缓,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趋势明显

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缓慢,能源转型推动新能源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趋势明显。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发达国家经济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发展有所改善。人均能耗量在2014年达到了1919.43千克油当量,较2000年的1636.60千克油当量上升了17.28%。但是从2004年以来,除了2010年人均能耗量出现增加外,人均能耗呈现增速放缓的状态,。自2010年以来,全球人均能耗量增速从4.36%明显下降至1.43%并保持稳定。

在能源消耗结构来看,化石燃料能耗占比在2000年前不断增加,而从2011年的81.26%开始下降,至2014年减少到了80.81%;相对而言,替代能源和核能的占比则在这四年间也从8.44%一路稳步增加至8.90%。虽然增减幅度还较小,但从中可见清洁化趋势在逐渐加强。

1.2.我国能源随消费低速增长,积极布局新能源

打造新经济结构,我国能源消费步入低增长。步入2000年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步增加。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也迈入一个低增长的阶段。200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高达16.84%,而在新政策情景下,我国的能源需求增长速度平均每年下降1%左右,2015年达到最低的0.96%,不到自2000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这是经济结构转变、强劲能源效率政策实施和人口变化所带来的综合效应。

传统能源消费比重下降,清洁能源需求稳步增加。我国能源的消费需求正更多依赖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电力,煤炭和石油需求则有所回落。截至2016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

煤炭和石油占比已经从2000年的90.5%下降至80.3%。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计,到2040年,我国煤炭在总发电量中所占的比重将从2016年的三分之二下降到40%以下,电力将在中国终端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

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能源供给清洁化趋势明显。同时,我国能源结构也正逐步转换到清洁发电,强大的部署和有力的政策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从2000年至2016年,天然气、水电、核电和风电等能源供给也在稳步增加,在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的占比逐渐扩大,从2000年的10.3%增长至22.2%。

年4月11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预计,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呈低速增长,生产供应总体稳中有升。《报告》认为,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各行业发展前景和用能需求,年我国能源消费将延续消费结构清洁化、高效化趋势,消费总量呈低速增长,预计约45.7亿吨标准煤。其中,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仍是拉动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导力量,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继续提高,天然气消费量约2640亿立方米;煤炭消费量将略有减少,约在38.5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继续下降;石油消费量约6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保持稳定。从生产端来看,预计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约36.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36.6亿吨,石油1.91亿吨,天然气1560亿立方米,一次电力2.1万亿千瓦时。《报告》显示,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5.9亿吨标准煤。

1.3.能源结构存在痛处,供给优化进行时

能源供给结构指能源供给侧各个方面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能源供给主体结构、能源产业结构、能源产品结构、能源价格结构、能源供给动力结构、能源供给区域结构等。能源供给结构优化是指为了实现满足能源需求、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与效率、减少能源生产和消费污染、控制碳排放、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等目标,改善能源供给侧各种不合理或次优的结构。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能源供给主体垄断严重。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电力生产与供应业国企垄断严重,民营企业发展受抑制。石油、天然气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均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两家国企巨头高度垄断——2015年,这两家油气巨头企业国内的原油、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71.2%、91.5%,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72.2%,油气管网占全国的90%以上,成品油和天然气销量也占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我国电力生产大部分被五大国有控股电力集团垄断,电力输配送基本上被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垄断。而煤炭产业存在不少地方垄断企业。中国煤炭产业并不是一个全国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存在相当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垄断,一些势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的煤炭企业难以通过市场公平竞争方式扩张发展。尽管近几年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旺、价格大幅下降,很多低技术、低效率、低安全的中小煤炭企业仍未被市场淘汰。

能源产业结构转变缓慢。过去十几年里,中国化石能源产量保持6.1%的较快发展速度,非化石能源产量尽管增长速度更快(11.2%),但依然相对不足,中国能源产业结构还有很大优化空间。。从国内一次性能源产量结构来看,化石能源产量占据绝对地位,其比重下降非常缓慢。同时,化石能源中煤炭产业占比过高,油气能源产业发展不足。

能源产品清洁化不足。2013年,瑞典、拉脱维亚、芬兰和奥地利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中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一(欧洲环境保护署,2015),而中国生产的各类能源产品中,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产品占比一直在85%以上,生物质能、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对不足。当前,由于高品质的天然气、无烟煤、成品油等清洁化石能源产品占比相当低,中国的化石能源产品消费成为绝大部分碳排放来源与主要环境污染源。为了实现工业污染防控与碳排放减控目标,必须不断提高化石能源中洁净能源产品的比重。

管制程度较高,不利于价格机制发挥优化配置资源和激励竞争的功能,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电、成品油等能源价格受到很强管制,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受到较强管制,煤炭价格也受产业政策的间接影响——如2016年以来煤炭产业“去产能”导致中国煤炭价格大涨。近年来,中央着手推动电力、天然气、成品油等能源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是能源产品价格构成未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成本。能源产品的生产、输送与消费存在很大的外部性,资源消耗与环境损失成本在各种能源价格中没有得到合理体现,导致清洁能源的价值优势在价格中体现不充分,不利于清洁能源获得竞争优势。

能源供给动力不足。我国能源工业发展主要依赖劳动、资本、资源等要素投入,较少地依靠制度革新、要素升级与结构优化这三大“供给侧发动机”,导致能源工业整体生产效率增长与能源产品质量提升缓慢。尤其是煤炭采选产业的扩张过于依靠资本投入,重复建设较多,导致中国能源工业的边际报酬递减较快,生产效率增长缓慢,产能过剩、资源浪费与环境损害严重,拖累了整个能源工业的优化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自身供给动力的不足导致我国能源对外的整体依存度偏高,近十年来我国石油、原油和天然气等进口量增长迅猛。

1.4.政策风向全力支持,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

为了破除能源供给结构优化的各种障碍,需要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良好的能源供给文化(非正式制度)、能源供给制度(正式制度)、能源供给管理和组织制度(制度的实施机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能源创新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09年提出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近几年中国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和能源供给清洁化改革,实施煤炭行业“去产能”,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国家发改委把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作为审批项目的重点。2016年2月,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表示,破解新常态下能源发展面临的传统能源产能过剩、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制约、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必须创新能源体制机制,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源供给侧改革突破点在于化解防范产能过剩、实施重大战略工程、着力补齐供给短板、创新生产消费模式,这四个方面在2016年均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仍需大力推进。

2.区块链技术:带来能源供给结构改革的新曙光

2.1.全球能源互联网:我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新契机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指以国家电网为代表,侧重全球电力互联,利用电力网络在空间上的扩大,将不同区域电网互联,实现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新能源跨区消纳的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符合两个替代(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的需求。全球能源互联网由跨洲、跨国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等大型能源基地以及各种分布式电源,能够将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具有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特征。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个总体布局、两个基本原则、三个发展阶段、四个重要特征、五个主要功能。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形成由跨州电网、跨国电网、国家泛在智能电网组成,各层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坚持清洁发展和全球配置两个基本原则,经过洲内互联、跨洲互联、全球互联三个阶段,具备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四个重要特征,实现能源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产业带动和公共服务五个主要功能。

能源互联网是由数量众多的分布式能源应用单元相互联结而成。由大量分布式能源构成的能源互联网在拓扑结构上完全不同于现在的集中式供能系统。在分布式为主的能源互联网系统中,能源供应具有更大的柔性和开放性,能源网络具有更强的自愈能力。能源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大量接入可再生能源。能源互联网通过储能设施、能量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克服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受天气和时间影响带来的随机性和波动性问题。能源互联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方式主要是发电和热能利用。主要的一次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海洋能及生物质等。适合于能源互联网应用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和生物质。

本文:能源区块链的未来:我国能源区块链蓝海潜力无穷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大公:专业评级推动票据ABS市场发展下一篇:

10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