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清收蓝海战役:金融科技刚上路“表哥表姐”将解放(小企业管理模式,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5-04 06:56:54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4%B8%8D%E8%89%AF%E6%B8%85%E6%94%B6%E8%93%9D%E6%B5%B7%E6%88%98%E5%BD%B9%EF%BC%9A%E9%87%91%E8%9E%8D%E7%A7%91%E6%8A%80%E5%88%9A%E4%B8%8A%E8%B7%AF%E2%80%9C%E8%A1%A8%E5%93%A5%E8%A1%A8%E5%A7%90%E2%80%9D%E5%B0%86%E8%A7%A3%E6%94%BE

随着监管对于不良率认定的趋严和商业银行核销进度放缓,真实不良的暴露正在加速。不良资产行业仍处于火热的蓝海。

根据近期银保监会发布的《年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截至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季末增加1829亿元,达1.9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6%,创下2009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而在不良资产处置这一蓝海领域,银行系也在进行着积极变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虽然金融科技的东风几乎吹遍金融行业各个角落,但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对金融科技的应用起步较晚,整个行业科技化程度相对较低,极大影响了业务效率和行业升级。

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总裁戴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安银行作为银行系中较早将金融科技赋能不良资产清收的商业银行,通过目前全面上线的平安特管智能服务平台,已经实现了不良资产清收从传统的分散化到集中化的转变,大幅提升了不良资产经营能力。而银行系科技化的不良资产经营的未来生态,也随之思路渐明。

从3:1到1: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平安银行处获悉,其平安特管智能服务平台是依托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打造的智能化不良资产管理平台,场景覆盖公司、小企业和小额贷客群中的存量不良和潜在高危客户,对平安银行内部相关团队、外部相关服务方和管理方开放或对接功能,实现全流程化的线上操作与管理。

平安银行特管部华北区域小企业业务负责人指出,不良清收作为传统金融业务,业务经理在传统模式下需要承担极大的工作强度且效率低下。他举例表示,以小企业团队为例,一个特管经理平均负责的客户数为600户。最基本的分析客户信息情况,包括调查征信、法院执行情况、财产状况等等,一个最熟练的特管经理,只做信息收集工作一天也只可以完成20位客户调查。这意味着单单了解客户的这些基本情况,也需要至少1个月的时间,实际上因为有其他事务,特管经理完成手上客户信息调查需要3个月左右。

“但客户的资产信息是实时变化的,等3个月完成了全部客户信息收集之后就要重新查询更新一遍。所以从一线业务体验看,不良清收业务执行中,3/4的时间用来进行挖战壕、搬炸药这种最基本的信息收集工作,而只有1/4的时间可以观察敌情、消灭敌人,其实是本末倒置的。”他直言。

他认为,对于实际不良清收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根据基础资料来分析客户情况,找出相应清收方案并落地执行。但此前不得不在基础资料收集和更新上花费3/4的时间,导致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为此曾经尝试找外包人员辅助,甚至发动团队人员集体上网搜索数据等解决方式,但都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总行层面的系统上线后,极大地实现了一线作业的正本清源,将一线业务从庞杂的数据收集中解放出来,系统直接集成了每一位客户的最新数据。

“所以现在一线业务回归合理,只用花费1/4的时间补充数据和看客户资料,3/4的时间可以进行方案设计和谈判,大幅提高了清收效率。”他指出:“直观数据显示,从系统7月份上线以来,7-9月业绩从原来的月清收平均3000万元,直接提升至目前的4500万元。”

团队管理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金融科技在不良资产清收方面的运用尚处青年阶段,但已经在推动传统的业务和管理模式进行转型。

平安银行特管部华南小企业团队业务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过去从事不良清收工作业务的一线人士手工大量制表等案头工作,都自称“表哥表姐”,当科技系统将人工从基础数据收集业务中解放出来后,就有更大的精力去寻找更优质的合作机构,寻求最快速的这种处置方式,甚至寻求最好的人际关系这类更有价值工作上。进而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都会发生改变。

平安特管部综合管理部总经理龙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正在实现机器逐步替代人工的过程。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整理和录入之后,一线人员可以直接在系统上获取数据,接下来会要求一线人员朝着运用数据、分析数据、与人打交道的方向去转型。

而小企业管理模式也将随平台的发展发生变化,此前小企业板块的组织管理模式与对公板块一致,实行总部-区域-分部-团队四级管理,层层指导把控、层层落实。系统平台2.0上线后,管理变得高效透明,总部可直接穿透至团队,业务决策第一时间同步组织各层级,形成一体化的快速指示与执行机制。这样的管理模式还应用至对外部催收公司等各类服务商的管理上。

对于服务商,目前平安特管部将逐步实现集中管理,最先上线的是对催收公司的管理系统。龙健介绍,对于所有合作的催收公司,系统会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其进行排名,通过排名进行差异化绩效评定,优胜劣汰。同时也通过数据帮助自己的团队选择最为适合的催收公司。而在未来,也将陆续上线对律所、事务所等其他服务商的管理和排名系统对接,以实现更为精细化的管理。

前述团队负责人指出,随着系统上线,平安特管部对于团队的绩效评定也有所调整,由原来的单一绩效转为多维度评价。他指出,“以前只是以回收论英雄,只要回收得多就是优秀客户经理,至于回收到底是哪些因子决定的,并不十分关注。现在系统会根据律师管理、催收公司管理、财产线索挖掘等多方面纬度进行综合考量,给后续提升清收能力和团队管理也有更精准的帮助。”

聚焦小微不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对公条线与小微、零售不良在清收和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现阶段金融科技与平安特管智能服务平台的功能对小微不良清收效能提升最为显著。

平安银行特管部西部中心能矿二部业务负责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每位对公特管经理手上都有5-10个未结案件,而通常这些案件都需要2-3年的长期跟踪,每个案件也都有大量的资料和时间节点。系统会科学提醒和安排各个节点的事务,对于案件完结来说,还需靠法院的执行和与客户的谈判进行推动,系统可以为人工决策提供依据。

该人士指出,目前系统的功能中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数据库,二是客户画像。通过大数据,客户画像中可以发现企业内部隐藏信息,帮助发掘财产线索,这项功能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在未来,从业务层面希望联系更多外部数据库,包括资产管理公司,帮助进行更好的资产定价。

平安银行特管部华南小企业团队业务负责人指出,对于小微不良回收来说,最重要的是投入产出比。高昂的人力成本下,要实现更快、更高效的产出,就要依赖系统,把人力机械式的做表、打电话的繁琐事务由系统解决,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意味着,在不扩张人的基础上,产出比可以放大四到五倍。

该人士指出,从应用场景来分,目前系统针对的客群有大客户群、小企业客户群和小额贷客户群。通过金融科技,具体到大数据、专家智能建模、移动应用等手段,可以完全覆盖三种场景,但目前我们策略上选择聚焦小额贷款。

他认为对于资金巨大,处置周期冗长的对公不良资产,系统主要发挥数字化优势,有些陈年旧案长达数十年,资料极易产生破损意识的风险,数字化后,很好地支持了业务传承,业务过程清晰可见,对于业务过程的关键节点,系统会智能提醒与督办,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明显提升。

但小额贷则不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小额贷规模越来越大,不良资产也会增加。对于笔数多、金额小的不良贷款来说,通过人力进行管理清收难度很大。平台的运用,可以将大数据收集起来并精准地发现财产线索,通过修复失联、智能清收,快速提高不良清收效能。

不良资产生态圈初具形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平安银行处获悉,目前上线的平安特管智能服务平台只是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经营的核心工具,未来将依托科技化的平台和手段,打造更大范围的不良资产处置生态圈。而目前的智能服务平台,也将进行进一步的功能拓展与升级。

平台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目前系统正在增加裁判文书网的700多万份裁判文书,关联贷前信息,进行交叉比对,以发掘更多财产信息。此外,目前也在与广州高院进行系统直连,可以直接对接案件诉状与审理判决情况。未来将打造关联资产方、资金方、服务方、管理方的全方位不良资产生态圈。

平安银行特管部总裁戴巍指出,原来对于平台的定位更多在于通过金融科技和大数据的手段来提高行内不良资产清收能力、丰富管理方式。但经过平台上线后的体验,我们认为这个平台的意义并不应仅仅局限在自身的管理和经营,而是可以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串联起特殊资产生态圈。

他表示,在未来,我们希望朝着两方面去努力,一方面通过平安特管智能服务平台来提升平安银行特管部的对外的技术输出和服务输出能力;二是通过科技赋能整个特殊资产生态圈,使各个关节信息互通,使得失信的代价更高,进而使整个社会金融生态环境正向循环,甚至助力诚信社会的打造。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不良清收蓝海战役:金融科技刚上路“表哥表姐”将解放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成都武侯区官方网站建设外包公司哪家好下一篇:

4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