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方人害怕南方的大蟑螂?(超市除蟑螂,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5-05 04:27:20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4%B8%BA%E4%BB%80%E4%B9%88%E5%8C%97%E6%96%B9%E4%BA%BA%E5%AE%B3%E6%80%95%E5%8D%97%E6%96%B9%E7%9A%84%E5%A4%A7%E8%9F%91%E8%9E%82%EF%BC%9F

■文|大唐雷音寺 袁榭

你见过会飞的大蟑螂吗?据说纹身金链子大哥的克星就是这款大蟑螂。

你在网上搜南方蟑螂, “南方人坐大蟑螂飞行上班”“南方巨蟑螂吓哭东北大汉”之类的段子铺面而来。

为什么北方人觉得爬行的小蟑螂不太吓人,而会飞的南方大蟑螂更吓人呢?

大蟑螂,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对会飞大蟑螂的恐惧,是这片土地上持续千年的心理阴影。据考证,中国传统的蟑螂“轻小能飞”、“两翅能飞”、“重翅能飞”,更符合大蟑螂也就是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的特征。而它们分布很广,山西到亚热带的岭南都有踪影。

唐朝人名医孙思邈称它们:“生晋阳川泽,及人家屋间。形似蚕蛾,腹下赤”。

除了古籍记载,当代流行病媒生物研究也能证明,小蟑螂在中国是晚近才出现的。现在北方人习见的小蟑螂——德国小蠊,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入侵物种。

按官方卫生部门的研究,在1990年代前,中国城市蟑螂的优势种群多为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和日本大蠊等大号蟑螂,德国小蠊分布仅限在少数城市。1988-1990年山东省蟑螂优势种为日本大蠊,1998年广东省城区蜚蠊优势种为美洲大蠊,占蜚蠊种群的91.11%,其次为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和德国小蠊。

但是德国小蠊的繁殖力是各种蟑螂中最强的。德国小蠊卵鞘中卵的数量比其他室内蜚蠊的卵鞘含卵粒数要多。德国小蠊从卵孵化至性成熟所需时间最短,只需6~7次蜕皮就能达到性成熟的成虫期,而美洲大蠊则需要10~12次。德国小蠊的幼虫体形也更小,可躲藏在更狭窄的缝隙中。

20世纪最后十年开始,中国城市化迈上轨道,大型超市、大型居民小区为德国小蠊提供了完美的繁殖环境:食物更富集、繁殖空间更狭小。大蠊种群逐渐衰减,德国小蠊迅速取代之,成为优势种群。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占总捕获数的99.00%。2008年江西南昌市,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9.68%,美洲大蠊占0.09%,黑胸大蠊占0.23%。大连市2005-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市的蟑螂有德国小蠊、日本大蠊和黑胸大蠊3种,其中德国小蠊连续3年占96%以上。2010年福建省病媒生物监测结果中,德国小蠊也为该省蟑螂中的优势种群。

对大蟑螂的恐惧是代代相传的

蟑螂藏污纳垢,易传疾疫。蟑螂还是全频谱摄食者,从菜叶到人肉都能咬。而且蟑螂的神经节点,除了头部主管触须与复眼的主脑以外,在躯干还有副脑,即使截去头部仍然不会死。加上能飞能跳,在古人眼里简直是昆虫界的僵尸妖怪,令人恐惧理所当然。

而正是因为这种能飞的大蟑螂在中国存在的历史悠久,而让这种恐惧一代代“传”了下来。

发展心理学家已证实,儿童在心理发展历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十分特别的恐惧感。进化心理学家的研究则表明,一旦儿童处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中,特定的恐惧便会随之袭来。确切来说,这种环境对远古时期的幼儿而言是极度危险的,尽管现代人的生存环境相比过去已经大相径庭,但人类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经历了十分漫长的演化,所以这种恐惧感仍然留存了下来。

尽管不同的环境下存在不同的危险,但有些危险因为无法忽视,长久以来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改写了人类的基因组,于是基因组产生了“适应性恐惧”作为应对之策。适应性恐惧的对象包括蛇、蜘蛛、黑暗、雷鸣等,它们通常能轻易引发人们的恐惧感,而人类很难对其免疫。这些恐惧经常过分夸大事物的实际危险性。

蜘蛛和蛇是最常见的恐惧对象,不过在工业化世界,很少有人被蜘蛛和蛇咬伤致死。当今世界的人们死于交通事故的概率是百分之一左右,而死于蛛毒的概率在49万分之一左右,死于蛇毒或蜥蜴毒的概率在55万分之一左右。但现在还是天生怕蛇怕虫的人多,天生怕汽车的人少。因为数百万年来,人类祖先一直处于由毒蛇、毒蛛引发的恐惧支配下,也就使得现代人生来就容易对它们心生恐惧,这是进化的偏向使然。

一项2012年研究的调查问卷,统计了来自44个国家的5100名儿童的恐惧和梦想,结果显示,无论来自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孩子,最怕的都是昆虫和动物。即便是那些在工业化城市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即使从未接触过捕食性动物,也很容易对危险动物感到害怕。因为适应性恐惧是人类天性最根本的一部分。

对蟑螂的恐惧也是这样。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等能飞能跳的大蟑螂在华历史更久,所以即使现在习惯了德国小蠊的北方人,看到大蟑螂也会惊怕。

古人战胜蟑螂恐惧的办法:吃掉

中国人战胜恐惧的的方法之一就是“吃”。

公元七世纪的唐朝官修药典《新修本草》中称:“蜚蠊……此虫味辛辣而臭,汉中人食之,言下气”。

公元七世纪末至八世纪中的唐朝人陈藏器称:“状如蝗,蜀人食之。”

到了公元十六世纪,李时珍说蟑螂是“西南夷皆食之”。公元十八世纪的清朝人赵学敏,给的吃蟑螂偏方里主配料是“桂州荔枝肉”。

这思路其实很好理解,按照顺势巫术的定律,根据“相似性”的联想,认为同类相生,或结果与其原因相似,进而就能推出“吃啥补啥”的观念。西非暴君生吃敌人的心脏,认为藉此就获得了敌手的勇气。东亚男人爱吃长大坚直的动物器官,认为藉此就能让自己的丁丁同样长大坚直。这些都是同理。

按照此理,传统药典的蟑螂食谱、药方就好理解得很了。“虫善走窜”,蟑螂善于穿越钻爬,所以具有“破积聚”、“软坚散结”、“破瘀化积”、“通利血脉”的疗效。蟑螂去头都不死,生命力强,所以能用于幼儿急救:“凡小儿患疳疾,不拘何等疳,垂死者皆效。取灶上蟑螂焙干,与之食……只须食一、二次即愈。愈后体更肥白,且屡试屡验。

本文:为什么北方人害怕南方的大蟑螂?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销售团队绩效管理下一篇:

5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