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理解工具型产品?如何针对工具型产品做增值?(产品的商业模式怎么写,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4-29 00:52:24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5%A6%82%E4%BD%95%E7%9C%9F%E6%AD%A3%E7%90%86%E8%A7%A3%E5%B7%A5%E5%85%B7%E5%9E%8B%E4%BA%A7%E5%93%81%EF%BC%9F%E5%A6%82%E4%BD%95%E9%92%88%E5%AF%B9%E5%B7%A5%E5%85%B7%E5%9E%8B%E4%BA%A7%E5%93%81%E5%81%9A%E5%A2%9E%E5%80%BC%EF%BC%9F

高三零班【第十一周】交流笔记

A

今天主讲同学分享了一篇:张小龙发布微信全新计划

文章核心就是表达张小龙对微信以及小程序的定位:用完即走的工具型产品

文章中主要引发了以下思考:

1.“用完即走,走了再回来”这句话包含了两点,体现的逻辑是什么?

用完即走:体现了一款产品的“高效便捷”,用户在使用该产品完成一件事情之后,还可以做其他的事情,这个和“微信”的定位是符合的;走了再回来,这里体现的是用户粘性或者说是用户留存,这点和小程序的使用逻辑对应。

2.什么是去中心化,怎么来理解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简单地说,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决定节点。节点必须依赖中心,节点离开了中心就无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3.演讲内容中可以看出公众号改版未来可能的趋势

1)赞赏是对作者的赞赏,之前是对公众号;

2)增加作者的介绍、文章以及支持多号投稿;

3)内容形式多样化,增加“短”内容;

4)订阅号的展示,不会改版成信息流,以改善阅读体验为核心

4.小程序丰富了更多的场景,让用户更加便捷高效的解决问题

某同学:我理解小程序,是切生活场景的利器。像一把便携小刀,当人的生活场景需要时,随时可以掏出来用。而不用去拿或买一把西瓜刀。李小龙是从人的生活这个高度去思考的。小程序是一个轻量级的产品,用来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场景。

B

今天主讲的同学主要接着昨天演讲中提到的“微信去中心化了吗?”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吴同学:我感觉微信并没有去中心化,还是在用他的流量优势主导着市场,虽然张小龙说微信没有设置广告投放之类的东西,但是其他商家入驻微信,或者说嵌入微信的小程序,都是看重它决策的流量。这其实还是中心化思维。微信变,其他合作的伙伴也会接着变。确实不存在“彼此需要”的关系。

陈同学:然后我在看文章评论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评论,觉得还是蛮有道理的:“应该从内容和流量来谈起,首先微信在内容上是做到“去中心化”的,通过搭建公众号平台,让更多的自媒体发布内容。微信本身不会对内容做任何的加工、整理、推荐; 其次,在流量和内容分发上,公众号是主要依靠自媒体来传播获取粉丝的(最早来自豆瓣、微博、知乎的粉丝),微信不做任何的公众号和文章推荐。 关于小程序的问题,微信提供的是一种开发能力,给第三方制作工具的,流量场景主要在线下,微信可参与的只是提供更多的开放能力。 后来增加的诸如搜索、看一看、搜一搜等也只是实验室中的孵化项目,发挥作用极小,不在本次讨论之内。”

周同学:我觉得有点儿诡辩的意思了,出发点不一样。张小龙立足在微信这个世界里面,在这个世界内,就是去中心化的,并不冲突。从微信角度来说,以前想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这就需要更多的服务入口,但是发现这样做下去是无止境的,只会把微信越做越臃肿。所以有了小程序这种东西,让那些服务提供商自己去做,微信又回归到最原始的一个社交工具定位。这就是去中心化,但同时也是微信作为一个超级中心的高维布局吧。

就是围绕微信这个中心,在线上,微信会将服务和内容以新开 App 的方式进行分散,从而围绕微信主 App ,形成一个 App 应用的矩阵。在矩阵的外围,当然还可以包括腾讯系,以及腾讯投资企业的 App,从而完整构建互联网在线生活服务圈。而在线下,小程序的出现,已经是微信的一种应用分离,既将线下纳入微信,又不让平台承载过重。以去中心化为形态,以回归微信中心为路径,展现无比庞大的生态图景。把自身需要做重度生产、体验的部分全部拆分出去,微信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社交中心、应用中心。

C

最近“区块链”这个词非常火,所以我们参考以下3篇资料:

1.《虚拟货币价值的本质是什么?》

2.《财富新战场:区块链与加密技术》

3.《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常见问答》

今日内容总结:

1.价值的本质是“共识”,如果你不在某个事物的共识群体内,你是没办法理解和认同这个事物的价值的。

eg:“品牌溢价”,“维密秀”赋予的品牌内涵···

2.高德纳曲线,几乎所有的技术发现都可以用这条曲线来衡量

3.一句话解释区块链: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

4.区块链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中介信用问题,可在没有中介机构的参与下,完成互信行为

5.区块链应用:三个方面,无需中介参与、过程高效透明且成本很低、数据高度安全。

说的明白些:所谓的区块链就是:张村有个巨大的仓库,仓库里装了无数的货物,仓库不上锁,所有村民都知道里面有无数货物,凡是来拿货物的人,其他张村村民会在第一时间知道他拿了什么,拿了多少;李村村民知道这个仓库时,李村也想来拿,那么张村村民就商量好:把每种货物标上价格,只要李村村民觉得能接受,愿意买,就允许他们加入。(类似比特币)

D

延续本周之前的工具类产品的学习,继续深挖:一款工具类的产品,如何加入社交元素?

1. 审题:何为工具型应用?何为社交元素?

其实广义来说,互联网产品都是工具,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和需求而诞生的。但是从这些工具解决问题的需求和场景来看,可分为两类:

(1)纯工具类APP

连接的需求和场景单一,不能直接连接人与人

e.g. 美图、墨迹天气

(2)非纯工具类APP

连接的场景和需求很多,可以产生人与人的连接

e.g. 淘宝

那社交元素是什么呢?

社交:人与人连接后产生互动

元素:适度的、适时的轻社交属性,毕竟张小龙说过“一个产品只能有一个主线功能”,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走错方向

2. 工具型产品存在的问题?

(1)用完即走:工具型产品存在非常固定的需求场景;

(2)用户忠诚度低,产品可替代性强;

(3)商业模式不明确,难以变现;

(4)流量加工能力弱:拥有大量用户的流量和数据,但是用户价值没有被很好挖掘利用

3. 为何要做社交?

工具型产品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加入社交因素,可以得到良好的解决:

(1)提高用户使用时长、使用频率,提高留存率;

(2)提高用户活跃度,让用户完成从“使用”到“参与”的跨越,增强产品传播性,拉拢新用户;

(3)为开拓新的商业模式提供土壤,通过在社交中积累的数据分析下一个可能性;

4. 延伸问题:什么样的工具型产品适合做社交?

周同学:

(1)有社交基因:产品本身是有连接人与人的能力的

(2)用户群垂直,有共同属性:能够做社区,持续产生内容、互动

(3)产品设计之初就有社交定位,这个举例网易云音乐

陈同学:

三个思考步骤:

(1)社交对象是谁?

(2)需求场景什么样?

(3)是否有准确的用户群体?

5. 延伸问题:工具型产品还可以如何转型?

(1)做轻量游戏

e.g. 支付宝——蚂蚁森林、小鸡庄园

①玩法简单,进入成本低;

②碎片化:单次时间少、启动频次高

③越多好友参与效果越好,引发用户自发传播

④引发人的某种欲望——竞争欲、占有欲、偷窃欲等

(2)做内容

①做内容很多时候是用户本身的强需求;

②内容与社交是相辅相成的;

③天生有社交基因的产品,可以先社交、再内容;没有社交基因的,先内容、再过渡到社区搭建(e.g. WIFI万能钥匙)

(3)做电商

“内容+社区”形成后很好的变现方式

(4)服务

卖产品==》卖服务,卖解决方案==》延伸需求

e,g, 支付宝、搜狗输入法

E

今天主要延续了昨天的内容,在工具型产品添加社交元素的基础上,但并非所有工具类产品都适合做社交化的,那么还有什么其他手段来提升用户黏度呢?

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方法:

(1)消息通知类:这种方式的核心我觉得通知的消息是减少用户的认知成本,能够更快速高效的使用我们的产品

(2)自启类:也就是自动启动,这种方式很常见,但我个人比较反感,觉得比较流氓,比如很多安全清理类的APP,会提醒用户清理内容,自动占用屏保

(3)返现:红包、代金券等

(4)会员等级类:这种最常见的是VIP、年费、签到奖励(网易云)、成长奖励(如扇贝的签到勋章、贝壳奖励)

(5)心理需求:这种是满足用户需要分享、赞美和鼓励的心理,对用户的数据进行总结

(6)社交元素:我们昨天重点讨论的.

PS:无论什么样的工具产品,想要真正长时间的黏住用户,必须围绕 目标用户 使用场景 用户情感 三块去拓展;工具型产品最主要的还是增加用户的使用频次

以上总结来自于:高三零班 互联网交流分享群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似乎还能帮助你周围的朋友

那就转发给他,让他也能和你一起进步

明天比今天更专业

本文:如何真正理解工具型产品?如何针对工具型产品做增值?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如何写一篇投资人喜欢的《商业计划书》?(附案例)下一篇:

13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