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产业规划建议,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5-03 20:40:28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8%B4%B5%E5%B7%9E%E6%9E%9C%E6%A0%91%E4%BA%A7%E4%B8%9A%E5%8F%91%E5%B1%95%E7%8E%B0%E7%8A%B6%E5%8F%8A%E5%AD%98%E5%9C%A8%E7%9A%84%E9%97%AE%E9%A2%98%E4%B8%8E%E5%BB%BA%E8%AE%AE

凯里学院 13园艺 徐荣励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头戏,越来越多的人把发展的眼光转向了果树产业市场。但目前尚有一系列因素,严重制约着贵州省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树的质量卫生安全问题、政府支持政策不完善,尤其是受地区气候、土壤、技术含量及知识产业链无法跟上节拍等内部和外部问题的影响,导致我省果树产业发展逆差呈继续扩大趋势。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分析我省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一些在当前背景下的贵州省果树产业如何克服现存问题,提高我省果树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经济 效益 发展趋势 果树产业

一、基本情况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但中国农业经济落后的原因很多。其中贵州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传统农业区,也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更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

贵州省2010年,贵州农村贫困人口仍有418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是唯一的农村贫困人口超过400万人的省份;贫困发生率达12.1%,比全国平均水平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分别高出9.3个和6个百分点。

自从2000年以来,贵州省呈现良好经济发展趋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经济总值在2013年已经突破了8000亿元,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阶段,经济增速自2010年来经济增长速度直线上升并最终在2013年跃居全国之首。

由上图贵州省2005年-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图,我们可以看出2005至2013年间贵州省经济的发展稳定,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52.2 亿元,其中第三产业高达3282.75亿元,到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到8006.79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12.5%。

2012年与2011年相比,人均生产总值由16413元增加到19710元,增长了13.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6495.01元增加到2012年的18700.51 元,较2011年增长了1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纯收入也由4145.35元增长到4753元,增幅高达11.5%。

然而,光看乐观数据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

因为采用新贫困标准测度,2010年贵州农村贫困人口达152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51%。贵州省辖6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共88个县(区、市),其中66个为武陵山片区、乌蒙山区和滇黔桂石漠化区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50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并且2010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3742元,位列全国倒数第二位,仅比甘肃高47元,显著低于毗邻的别省特色农业发展,现冷气问题及其对策大多针对湖南、重庆、四川、广西,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9%。

同时,贵州也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1149万人,贫困率达33.4%,全省88个县(区、市)中,50个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5个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简称“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县,其中31个县的贫困率高于40%,5个县的贫困率高于50%。

总之,全省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也是贵州省存在的一大问题。边远贫困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十分滞后,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贫困村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产业还不稳定,种植果树的家庭大多属于家植,且为少数,更不能提改善这些地区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因此果树产业的形势更是严峻。然而对于这些贫困农户来说,农业仍是他们就业的主要渠道,农业收入依旧是其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

二、现状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贵州果树产业的基本发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本人自2015年10月3日至10月7日有计划有步骤随机的对赤水市各县,毕节大方、铜仁及凯里周边地区果树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小规模的专题调研。加上之前去印度尼西亚、云南的一些地方走访、借鉴《赤水市“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规划及总结》归纳总结,资料收集及遵循“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总结经验、研究对策”的原则,采取实地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凯里黎平、尚重及盖宝等地进行调研,较为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上述地区城乡果树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发现该地并无大量果树,见到的仅为柚子和桃),并做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其中有几组家庭让人印象深刻,对于果树产业发展他们也有一定的认知和见解,但是在谈到实施种植方面他们就很头疼。其中总结有几个方面:

1、果树种植基地规模小。

大部分是以种养初级原材料为主,且以散户种植相结合,规模化程度不高,且周围土地大多不是同一户家庭所有,想要成片种植,或者中小范围种植需要协商土地租赁问题或者股份问题。

2、果树回报周期长、风险大。

很多人没有看到果树产业未来的市场,也不懂得放长线钓大鱼,“桃三杏四李五年”对他们来讲变数太大,只巴不得赶紧把果子换成钱。因而,在这种思维高度失衡的情况下,局限了果树产业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过渡。

3、管理方面,人为的恶性循环。

因为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土地未合理利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一是坚持从事专业作物生产,二是外出打工。而很多地方青壮年外出打工,家里只剩老人和孩子,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学习环境没打造好,人也依旧穷。

4、果苗来源和果源去处是一大问题。

太偏远、闭塞的地区,公路不平坦,路途太遥远…这些因素在很多时候都可以让该地区与社会完全脱节,不了解外界需求,错过商机的同时也不能将自己推广出去。导致经济损失,会进一步让果树产业发展受到阻滞。

5、没有专业种植技术。

他们中的大多数,甚至可说是全部,在正受教育的年龄为生活所累,不能享受最基本的教育或延缓了受教育的时间,因而不具备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甚至可以说毫无知识,大字不识)与财富及栽培果树的技术。更不可能具备改进农业机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可能条件。

试想,他们的子女在最基本的温饱需求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必然会选择过早的投入简单的农业生产,以超强化的体力劳动换取延续基本生活消费需要的农业产品,就只能墨守陈规的延续之前流传下来的耕作技术,即不注重选用优良品种、实施浅耕、施肥少(主要是农家肥,化肥基本上未被采用)、并依旧采用漫灌、浇灌等方式的耕作。

6、思维模式局限。

中国农村自周以来形成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在中国广大农村、农民心目中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这种思维和发展模式无疑就决定了在果树产业发展的过渡中,必然有一段很艰难的历程,很坎坷的道路。

因为,他们无法在自家耕田里生产足够的食物以满足自己的全部需要,但又不愿放弃为他们提供安全和社会地位的土地,因此出现了虽说专业性的商业种植能增加可用土地的出产量,但农业家庭受市场势力摆布的程度就会加深;从事副业生产的虽能增加额外收入,但为单位家庭消费必需种植粮食作物的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很多人不会冒那么大的风险。

7、资金缺口太大。

由于农业企业存在投资大、效益低、周期长、风险高等实际情况,多数企业家不愿投资农业,而单靠农户自身的资本积累,很难筹建农业龙头企业,即使勉强投资建设,也只够前期建设,缺少流动资金,很难筹措资金保证正常运转,最终可能会因资金投入不足宣告失败。

8、果树产业结构太单一。

每年果子的采后损失率都是相当高的。采后损失率如果扔掉,既浪费又污染环境,而且里面还依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果想要变废为宝,因为缺乏加工专用品种的原因,所以很难生产出高质量产品。而开发和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也会造成我省或某地区普遍缺乏加工专用的原料品种和原料基地。

因此,怎样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综合利用率,也是我国果树产业发展降低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所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参考方案

1、统筹推进农业规划一体化,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作为经济现代化最基本的农业现代化都不具备,不谈经济必然落后。始终坚持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当然,经济现代化是综合要求,哪一个方面都不可或缺,不能落后。特别是在果树培养,产果方面能得到证实。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因此,大力统筹推进农业设备,将大大提高劳动力,更节约时间和资源。

2、着力促进果树产业生产经营模式,加大果树产业投资力度;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新农村建设水平,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强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区建设。

把果树产业发展成一条专线,建设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然后做大循环经济区。再将农业循环经济区作为发展果树产业的主战场,更可近一步申请国家或地区项目扶持资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支撑。

3、转变果树产业发展方式,加快特色农业发展;

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和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是西部地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是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的主要途径。

从现在整个贵州的发展趋势来看,走出一条符合省情,又独具特色的果树产业进程之路,绿色旅游无疑是最赚钱的。以发展高效、生态、富民产业为目标,优化特色种植业,因此发展特色农业,将“果”树变“裹”树再变“摇钱”树不再是纸上谈兵,同上也是在蔽于省情下最优的发展通道。鼓励大规模或者中小规模发展桃树、杏树、李子、大枣等特色林果业,建设采摘园和观光,然后促进消费。只不过如何将果树产业的渠道更新,扩大、拓宽又是一大值得研究的课题。

4、扩大产业园区面积,优化果树产业种植地域;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依法开展草原承包经营登记,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将需要改善的各小城镇、农村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因素全体整合起来,再联系农牧局和国土局工作人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的规划果树产业的布局,以特色产业或农民自种的果树为依托,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建成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交通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小村庄,小型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果子从树上长出来的时候就为它找好接下来半成熟、成熟所需要走的那条路。

5、管理好内外的环境因素,成为最终决胜点;

如今农产品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产品过硬,才能有机会走绿色通道,进入市场,从“山坡到餐桌”。而好的环境因素,有助于保证果树产品为绿色食品,更近一步加快与国际食品质量标准接轨的步伐。

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是预防很多非人为天气因素外最重要的一点。主要是随大江大河的自然走向修筑的防洪工程,他们对于满足沿河岸、高山农业的自然灌溉,节约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的发展,尚有一定的裨益。

本文:贵州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互联网营销有什么效果,你又做了哪些努力?下一篇:

5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