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客车行业发展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项目商业计划书报告公司,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5-05 15:16:23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6%88%91%E5%9B%BD%E5%AE%A2%E8%BD%A6%E8%A1%8C%E4%B8%9A%E5%8F%91%E5%B1%95%E5%88%86%E6%9E%90%E6%8A%A5%E5%91%8A%E2%80%94%E2%80%94%E5%95%86%E4%B8%9A%E8%AE%A1%E5%88%92%E4%B9%A6

汽车行业发展状况

(1)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全球汽车总产量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 2008 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汽车制造业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此后两年全球汽车产量连续下滑。2010 年以来,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各国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全球汽车产量企稳回暖,并在此后的几年保持平稳增长。2016 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 9,498 万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日趋饱和,但发展中国家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阶段,带动全球汽车工业持续较快的增长。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产能投资, 促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市场地位不断提高, 全球汽车生产中心已逐步从欧美等发达国家转移到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据普华永道研究报告预测,到 年全球汽车产量将达到 1.08 亿辆,年均增幅达 5.6%。发展中国家市场将成为主要增长动力,将占增产数量的83%,其中中国占 40.4%,印度占 12.3%,巴西占 6.8%,俄罗斯占 4.5%。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传统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行业波动明显,随着经济的温和复苏,上述国家汽车行业整体发展将趋于平稳。

(2)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分工体系的确立和汽车制造产业的转移, 我国汽车工业已形成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在产业规模、产品研发、结构调整、市场开拓、对外开放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由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转变。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但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结构的转变以及产业转移,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呈高速发展态势。同时受益于中西部地区新增购车需求、东部地区换车需求和政策刺激等因素的影响, 2009 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我国汽车产量由2006 年的 727.89 万辆上升到 2016 年的 2,811.88 万辆,汽车销量由 2006 年的732.80 万辆上升到 2016 年的 2,802.82 万辆,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 15.30%和14.99%。 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实现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1,352.6 万辆和 1,335.4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4.6%和 3.8%。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宏观经济放缓,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速自 2014 年开始出现明显放缓,但受到购置税优惠政策等促进因素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在2016 年出现明显反弹, 2016 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 14.76%和 13.95%。此外,截止到 2016 年末,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达到了 140 辆,基本完成了第一次普及,我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成熟期的新阶段。虽然我国汽车行业增速将逐步趋缓,但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我国汽车行业仍将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①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近十几年来,伴随我国城镇化率的逐步提升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汽车工业产值及汽车保有量呈现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2006 年-2016 年我国城镇化率由 43.90%提升到 57.35%,同期我国汽车保有量由 0.37 亿辆提升至 1.94 亿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8.03%。在未来新型城镇化逐步推行的过程中,新型城镇化战略将为我国汽车需求的稳健增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②不断增长的居民购买水平

从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汽车普及率与人均 GDP 及相应的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行业内通常以 R 值(车价/人均 GDP)作为一个国家汽车购买力水平的重要指标。按照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一个国家的 R 值接近 2-3时,该国就进入了汽车快速普及阶段。日本和韩国的 R 值分别在 60 年代和 80年代进入到 2-3 区间,之后 10 年的时间里,两国汽车销量均以超过 20%的复合增速增长。

我国 2016 年人均 GDP 已超过 7,800 美元,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提升,消费结构开始向高级化方向转化。与此同时,我国的 R 值已进入 2-3 区间,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未来 10 年我国的汽车工业仍将具备较快增长的潜力。

③整体较低的汽车普及率及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2016 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 1.94 亿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从总量来看,我国汽车保有量不足美国的 60%;从人均保有量来看, 2016 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 140 辆,而美国 2005 年就达到了 675 辆,韩国 2005 年也达到 319 辆。目前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相当于日本 60 年代、韩国 80 年代的水平,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行业进入壁垒

1、较强的同步开发能力

随着汽车消费需求逐步向多元化、个性化和时尚化演变,每一新车型的市场生命周期正呈现快速缩短的趋势。为应对消费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整车厂在选择零部件供应商时,更倾向于选择具备与整车厂进行同步研发能力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因此,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具备提供从前期研发设计、 自主开发模具、 工程试制、产品验证,到后续质量保证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能力,并尽可能参与整车开发环节。否则将因逐渐远离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从而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和模具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进入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研发投入相对较少,产品和模具开发能力较弱,新产品研发受到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而难于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

2、稳定的客户合作关系

整车厂对零部件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因此整车厂倾向于选择产品开发能力和品质管控能力较强的零部件供应商参与合作研发。一般而言,整车厂在遴选合格供应商时需要对供应商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等方面进行严格认证,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审核。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供应商资格一旦被整车厂认定通过,一般情况下双方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零部件供应商由于长期与整车厂合作,其产品设计风格、制造工艺等方面将与整车厂的理念更加契合,从而对整车厂有较高的依存度。因此,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双向依存关系一旦确立,不会轻易发生变化,且合作愈久这种关系愈稳固。对新进入的零部件供应商而言,在前期没有客户积累的情况下,由于整车厂对新供应商的审核条件较为苛刻,审核周期较长,因此将对新进入者形成较大的壁垒,新进入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短期内很难取代原有供应商。

3、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

现代汽车工业对汽车安全性能、舒适性能等有着严格的要求,而汽车内外饰件、发动机系统塑料部件等零部件是影响汽车外观美学、驾驶员操纵体验、安全及基础性能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因此整车厂对供应商的认证过程十分严格。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一般只有通过汽车行业特有的质量体系标准要求的认证,如ISO/TS16949 才能进入整车配套体系,而该项认证对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管理能力、产品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管控能力要求较高。除业内通行的质量认证体系外,各整车厂还分别有一系列自身的标准,需要对零部件供应商的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评分审核,审核程序复杂且耗时较长。面对行业内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只有研发能力较强、产品质量稳定、服务信誉较好、持续经营能力较强的零部件供应商才能获得整车厂的认同, 实力较弱的企业很难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

4、较高的资金投入门槛

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生产基地布局建设、先进设备采购、研发投入、模具购置或开发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规模较大,具体表现为:第一,为满足整车厂对零部件供应商供货的及时性和服务需求快速响应的要求, 汽车零部件企业通常需要在重点客户所在区域设立生产基地;第二,整车厂对零部件的外观、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标要求日益严格,零部件厂商需要配备更加精密的生产及检测设备,建立符合整车厂要求的先进实验室,才能保障公司产品质量符合整车厂越加严格的质量要求;第三,随着整车厂模块化采购模式的日益成熟,整车厂对其零部件供应商的同步设计研发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 从而要求零部件企业增大研发投入;第四,模具是将设计转化为产品的重要工具,零部件企业需要根据零部件设计结构花费大量资金购置或开发对应的模具。

行业发展趋势

1、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1)采购全球化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目的,相继把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业务向低成本的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并实施全球采购战略,通过充分利用世界范围内的零部件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带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迅猛发展,并通过技术引进等方式,逐步形成了集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配套体系。

(2)供货系统化

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并解决不同厂商生产的零部件产品不匹配等问题, 世界各大整车厂逐步由向众多单个零部件供应商分散采购转变为向少数模块供应商集中采购。系统化集成供货有利于强化专业分工的协同效应,弱化零部件厂商对单个整车厂的依赖,促使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向独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系统化供货更加注重企业的专业性和协同性, 因此对模块化供应商(一级供应商)的系统化、模块化产品开发能力及其配套供应商(二级、三级供应商)在各自细分领域的专业生产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技术高新化

汽车自诞生以来即以机械技术应用为主, 随着整车厂对零部件功能的要求逐步提高,传统的机械构造已经无法满足汽车新功能的要求,从而促使零部件厂商不断提高电子和信息技术在零部件中的应用范围和领域。目前,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已将汽车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发动机、底盘、车身的控制和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讯、导航等方面,从而使整车的安全性能、排放性能、经济性能以及舒适性能得到极大提高。汽车电子化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现代汽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抓住国家支持汽车行业创新发展和国际汽车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和升级,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开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总体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汽车零部件行业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

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而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中的上游产业,是整个汽车工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世纪以来,我国汽车行业保持连续十余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未来几年行业增速将逐步趋于稳健,中国汽车行业也将从过去的做大规模向做强实力转变。尽管从趋势上来看,我国未来汽车需求增长将逐步趋缓, 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显著滞后于汽车整车行业的发展水平, 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在汽车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较国际平均水平仍然偏低,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发展依然缓慢。因此,无论从我国汽车行业增长空间,还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规律来看,未来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都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

(2)全球化采购带来新的行业发展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 国际整车厂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利用全球化机遇增强竞争实力,不断向新兴国家和地区转移生产制造环节,并实施全球化的采购战略。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迅速崛起,国际整车厂纷纷采取合资、独资等形式在我国设立生产基地,国际汽车零部件厂商也逐步将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转移至我国。在此背景下,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较快提升,并逐步参与到全球竞争中。与此同时, 2008 年以来,国内部分具备较强竞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抓住金融危机期间欧美等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遭受重创的机遇,纷纷开展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兼并收购,在国际市场上大量吸纳优秀人才以充实研发实力,突出优势领域核心竞争力,并逐步进入跨国整车厂的全球采购体系。未来,随着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实力将进一步加强,并最终形成国际化的运营体系。

(3)产业升级步伐日益加快

本文:我国客车行业发展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投资分析报告攻略大全下一篇:

24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