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识别产业研究报告(北京最大翻译公司,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4-29 06:32:26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4%B8%AD%E5%9B%BD%E7%94%9F%E7%89%A9%E8%AF%86%E5%88%AB%E4%BA%A7%E4%B8%9A%E7%A0%94%E7%A9%B6%E6%8A%A5%E5%91%8A

一、产业概况

1.1、概述

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静脉等)和行为特征(如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当前生物识别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应用场景丰富多样,现在将整个生物识别市场分为商用市场和公用市场两部分,商用市场瞄准的主要是企业应用,如门禁系统、考勤系统和金融机构的安全系统等;公用市场则针对的是政府应用,如边境管理系统、公安管理系统和身份系统等。

按照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将下游需求市场分成消费级市场(面向C端)和系统级市场,系统级市场又可分为企业市场(面向B端)和政府市场(面向G端)。消费级市场提供的是家庭或个人的单体应用,如指纹识别手机和指纹门锁里的指纹模组,特点是出货量大、单价低、对性能要求高,面向最终客户是个人,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和成本;系统级市场主要是系统级应用,厂商需要有系统集成能力,面对的客户主要是机构和政府,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和客户资源的获取能力。

1.2、产业链

1.2.1、指纹识别产业链

指纹识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产业链可以分成模组和应用两大部分,下游的应用厂商又可分为面向个人消费的如手机厂商和门锁厂商等;商业用户的系统方案商,即结合指纹识别搭建系统级应用。而模组产业链由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组装和零部件(盖板、金属环等)环节构成。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

1.2.2、人脸识别产业链

安防和银行是目前人脸识别最主要的下游用户,在产业链中最核心的是算法和系统方案商,这两点对应其核心竞争力(技术和客户资源)。在当前人脸识别准确率已经很高的条件下,各厂商的产品准确率差距可以达到几个量级,技术水平成为核心竞争力,且目前公安部提供的头像照片开始加水印,使得技术门槛又大幅提高,国内能够去水印的厂商不多,竞争对手从2015年的十几家减少到2016年的几家,行业洗牌正在加速。

人脸识别产业链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

1.2.3、虹膜识别产业链

该产业链由红外摄像头、红外LED、算法、模组组装和系统集成方案构成,技术难度主要体现在算法和系统集成方案上。

虹膜识别产业链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

二、产业背景

2.1、技术日益成熟推动应用

得益于算法创新和采集设备的升级,近几年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虹膜识别领域,其识别准确率大幅度提高,其中国内团队在各识别领域表现已经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在识别难度较高的人脸识别技术方面,根据人脸识别领域权威测试数据库LFW公布的结果显示,百度提供的算法人脸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99.77%,位居第一,前十位中包括腾讯,Google的FaceNet,香港中文大学的DeepID,旷视科技的Face++等企业,准确率都达到了99%以上。根据《科学》杂志报道,人类对人脸的平均识别率为97.53%,在测试数据集上识别算法已经超越了人类极限。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提升大大加速了其商业化应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如考勤签到、移动支付、智慧银行VTM和新型安防系统等。

2.2、不断有新政策出台

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安全防范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人脸识别认证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等法律法规,为人脸识别在金融、安防、医疗等领域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了国家政府报告,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细分领域,可以预计人脸识别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将不断增强。

资料来源:益通资本整理

2.3国内专利数量不断攀升

伴随着国内对人脸识别领域的大力投入,其专利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从每年新增数量上看,2007年新增专利数量不足百例,到2015年迎来了爆发,全年新增专利数量已经达到了1398例,在全球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从累计专利数量上看,中国的人脸识别公开专利已经超出4000例,明显多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技术实力的显著增强,为国内打开市场,产品的迅速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市场规模在提升

2015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突破了100亿元大关。随着计算机、光学成像技术的高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市场规模有可能由2016年的17.25亿元攀升至2020年的42.8亿元。根据测算估计,未来公安领域的应用规模在16亿元以上,交通领域在50亿元以上,金融和教育领域各在百亿元级别,在不考虑大安防硬件存量市场的前提下,未来整体的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元。

虹膜识别市场规模为13.87亿元,预计该技术的市场份额将从2015年的7%提升到2020年的16%,虹膜识别市场将达到48亿元。2016年中国指纹模组市场规模是323亿元,出货量是5.5亿颗,预计到2020年,相应市场规模将达到511亿元,出货量达到12亿颗。

静脉识别自从2008年由日本引入国内,由于属于生物识别领域的新兴技术,一开始发展还不是很快,但2014年后出现了一定的爆发点,市场份额由原先的不足1%扩大到接近3%,可见静脉识别的应用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快的。

数据来源:益通资本整理

三、产业发展现状

3.1、全球生物识别复合增长率高

在当前全球生物识别市场中,北美占据份额最高,达33.5%;其次是亚太地区,为23.8%;再然后是欧洲、中东和印度、中南美洲、非洲地区,市占率依次为16.5%、11.0%、9.1%和6.1%。美国是全球主要的生物识别市场,目前规模在10亿美元级别。“911”事件发生后,全美在115座机场和14个主要港口设立了“美国访客和移民身份显示技术”系统,采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与虹膜识别等技术验证访客与移民信息;同时27个免签国公民去往美国,都必须持有生物识别护照。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根据美国咨询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预计,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112.4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3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为15.7%。根据美国智库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发表的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结构中,指纹识别份额达到58%,人脸识别的份额为18%,紧随其后的是新兴的虹膜识别,份额为7%,此外还有与指纹识别类似的掌纹识别,以及声纹识别和静脉识别等。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3.2、国内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3.2.1、 生物识别细分应用市场分布

中国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市场挺广,2016年前三季度商业应用市场规模是25亿元,份额占比62.1%,主要应用是门禁、考勤、身份认证和商业服务;大众消费类市场是11.55亿元,份额占比28.69%,主要应用在指纹/人脸识别门锁、箱柜锁、电脑和手机开机认证、网络认证等;公共与社会安全类市场占比7.07%,销售额是2.85亿元,主要应用于出入境管理和证照系统、智能监控、治安管理、维稳;司法领域市场规模是4900万元,占比是1.2%,主要应用在自动指纹识别系统、自动人脸识别系统;公众项目领域的市场规模为3800万元,仅占比0.94%,主要应用在社保、医疗和教育卫生方面。当年前三个季度生物识别总的市场规模是40.27亿元。

3.2.2、 国内传统应用市场

3.2.2.1、 在商用市场,考勤仍然是生物识别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传统以指纹考勤产品一统天下的状况正在逐渐演化,人脸识别、(手指手掌)静脉识别,因为非接触或者防伪性能更佳的原因,在考勤设备的更新换代中倍受青睐。同时,为了准确性和便利性的兼顾,考勤门禁设备开始普遍使用多技术验证:指纹+人脸识别;指纹+手指静脉识别,这两种组合模式最为常见。得益于上游硬件尤其芯片供应商的降价以及设备厂商对成本的良好控制,这些组合识别设备仍然可以保持很好的性价比,市场接受度很高。

考勤市场,在生物识别技术对大众普及宣教过程中功不可没。目前这一市场的容量已经达到每年近十亿人民币的规模。

3.2.2.2、 门锁是生物识别技术进入大众消费市场的第一款应用产品。经过十多年的技术发展和推广,如今已经达到年销量近百万把的规模。不仅大量出口,国内市场的接受度也逐年提高。目前测算,内销量已接近总销量的40%。大小厂商逾百家,既有传统锁具生产商,也有不具五金锁具行业背景直接入行生产生物识别门锁的厂商。销售渠道虽以传统锁具营销渠道为主,但也不乏成功利用互联网并斩获丰盛的创新者。

门锁产品技术上目前仍以指纹和手指静脉为主,人脸识别门锁产品也逐渐增多,但尚属非主流,其中对使用环境的要求局限大概是主要原因。

3.2.2.3、 作为生物识别技术进入安防领域的敲门砖,门禁产品向来是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重点。门禁市场巨大的需求以及生物识别技术独特的便利和安全,催生了层出不穷的门禁新产品。继指纹、掌纹识别之后,人脸和手指手掌静脉技术也陆续导入门禁产品中,业内公认具有更高安全度的虹膜识别技术也开始被应用于门禁产品上。当然,为了更高的安全程度,多技术的组合使用也已成为常态,比如指纹+手指静脉,指纹+人脸,人脸+虹膜识别等等,如果再算上传统门禁终端的ID/IC卡,这样的技术组合就更加丰富多样了。

现在门禁终端和门禁控制器以及后台门禁管理平台的研发生产,基本可以全部在国内完成了。当然,不少国内门禁终端设备商选择与后台管理系统的国际大牌合作,也是从易到难的发展之路,属明智之举。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门禁市场,中低端产品和应用上国内厂商几乎一统天下,并开始逐渐向高端市场渗透,假以时日,中国智造也将令国外竞争对手在高端市场节节败退,优势尽失。

3.2.2.4、 在IT系统中对操作人员的身份认证,即所谓的逻辑门禁也是生物识别的重点应用领域。银行金融机构是最早尝试者,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应用客户。随着网络时代尤其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作为信息安全的最新授权技术,生物识别得以广泛采用是理所当然的。目前指纹和人脸识别是该领域广泛应用的主流技术。系统部署也从单机、LAN应用发展到C/S结构和基于WEB的应用,使用人群数以千万计。

3.2.2.5、 作为最大规模的消费类产品,手机以及平板等移动设备搭载生物识别技术,是对生物识别产业最大的促进和推动。事实上,正是2014年苹果IPhone4S首次集成指纹识别技术,成为生物识别本轮爆发性增长的最强推动力。随着半导体指纹采集芯片的国内规模化生产,低廉MCU芯片以及指纹模组生产企业的量产(月产百万级至千万级),国外芯片独占市场的格局正被打破,可以预见,国产手机两年内将基本全部使用国产芯片及模组。

若以数量计算,移动互联设备上的应用绝对是生物识别的最大市场。此外,属于国家和政府机构的应用中,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的司法应用,以及在医疗、社保等项目的应用等,过去一年也有平稳的发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相信未来生物识别在此等领域的应用会继续平稳增长。

3.3、市场竞争格局

国外的生物识别产业集中度在不断上升,从2002年至2016年,国外生物识别产业经过竞争淘汰以及大量的并购重组,生物识别企业已经下降至100余家,上规模的重要企业不足15家。

在国内目前较大生物识别企业有9家,分布在北上深杭。已经挂牌新三板的相关企业有17家,其中北京和广东两地的最多,分别是6家和4家,合计占比达到58.82%。数据显示这17家相关企业中,在2016年度都取得了盈利,其中有8家的盈利过千万,最多的一家净利润有4000万元之多。不过有80%的企业规模较小,市值超出20亿的企业没有,有11家企业市值都在10亿元以内。

国内有不少上市公司看好生物识别这一领域,汉王科技、佳都科技、东方网力、科大讯飞、神思电子、欧比特等均在积极布局,发展领域主要是在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建设、金融及公共安全等。

四、产业细分领域

生物识别行业目前有六大细分领域,分别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和步态识别。2015年中国的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00亿元大关,其中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分别占据57.6%、22.2%、2.9%、10.3%。根据中国证券报官方测算,预计到2020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00多亿元,其中指纹识别、声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分别达到124亿元、54亿元、16亿元、23亿元。

数据来源:益通资本整理

产业细分技术各有优缺点,现列表如下:

资料来源 千家网

4.1、虹膜识别领域

4.1.1、具有技术优势

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的细节特征。而且虹膜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将是保持不变的。这些特征决定了虹膜特征的唯一性,同时也决定了身份识别的唯一性。

本文:中国生物识别产业研究报告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在农村干什么能赚钱?不防看看这三个行业,现在行动还不迟下一篇:

5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