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周年 追赶超越再扬帆(咸阳注册企业,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4-29 16:23:38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8%87%AA%E8%B4%B8%E8%AF%95%E9%AA%8C%E5%8C%BA%E5%BB%BA%E8%AE%BE%E4%B8%80%E5%91%A8%E5%B9%B4++%E8%BF%BD%E8%B5%B6%E8%B6%85%E8%B6%8A%E5%86%8D%E6%89%AC%E5%B8%86

陕西自贸区经过近一年的改革建设,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合作交流重要支点作用得以彰显,所辖三个片区、九个功能区团结一心,齐头并进,追赶超越,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探索创新,积累经验,为陕西加快扩大对外开放和打造内陆新高地凝聚活力,为陕西经济的发展提升和建设新时代追赶超越新陕西再奋扬风帆。

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

自贸试验区的“西安样本”

就西安片区一年来的改革建设来看,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探索,已经成为引领大西安、示范大西北的开放先行区,已初步形成制度创新和政府职能改革的“西安样本”。

据了解,年,涉及西安市的127项试点任务已全面启动,推出40个改革创新举措,形成20个创新案例,其中9个被评为全省“最佳实践案例”。而在片区内,截止年2月底,西安区域(不含西咸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1912家(据不完全统计,自贸试验区揭牌前市场主体存量有22995家,揭牌后新增市场主体占存量的51.8%),注册资本2376.5亿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212家,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就吸引外资情况来看,一年来,西安自贸试验片区(不含西咸新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21家,注册资本6.7亿美元,助推年西安市实际利用外资53.0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1%,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西安大胆试、大胆创的魄力密切相关。

年,西安市掀起了“行政效能”革命热潮,自贸试验区借此时机,大力推行区内更高标准的行政效能革命,并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在完善政策法规的同时,实现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定期发布“红黑名单”。实现了“十九项事项联办”和“一站式服务”,办理事项由30天压缩到3天,“24小时双创生态圈”已经形成。

除行政效能革命以外,西安市加大“放管服”改革,着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自贸区内大力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建立更加透明的开放市场准入体系,实施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措施,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实行备案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要求企业“事前”进行诚信承诺,“事中”结合实际进行评估分类,“事后”对企业实施联动奖惩,做到简化准入和严格监管相结合。

正是在这一系列围绕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下,西安市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吸引力、创新力不断增强。

据了解,西安片区积极拓展创新新型的贸易方式,打通跨境贸易通道,打造以“区内保税仓储+区外展示交易”为特色的文化贸易全产业链。不断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打造医疗、文化、商业性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的新型网络平台。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实践,年西安跨境电商进出口471万票,同比增长273.2%。

在打通跨境贸易通道的同时,全面推动金融制度创新,推进创新金融领域开放,积极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本外币账户管理体系,推行自贸试验区内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不断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跨境外币资金可实现“秒级”传输,跨境结算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而在创新互联互通机制,推进国际人文交流方面,西安片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商、共建、共享,不断完善口岸功能,基本实现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全覆盖,初步形成国际、国内、区域三级海陆空物流大通道体系和产能合作与人文交流新模式。全力推动设立“一带一路”国际争端解决机构,设立西北首个“一带一路”商事调解中心,为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了强有力的平台。

自贸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片区:

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杨凌自贸片区建设一年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以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为目标,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杨凌自贸片区建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初步建立现代化服务型政府管理模式,建立了与企业、机构及政府部门协作进行自贸区制度创新探索的工作模式。在全国首创了手机微信远程办理营业执照,最快可在半小时内完成企业注册登记,大大降低了企业群众办事成本,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在实现“七证合一、八项联办”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将涉及农林领域的45项审批事项纳入联办平台,企业注册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杨凌片区首创政务大厅外多项联办窗口,依托商业银行网点和工商服务站建成24个“杨凌片区行政事项审批(备案)联办服务中心”,企业在任意网点即可办理行政审批备案事项,打通了行政审批“最后一公里”。委托下放的213项省级管理事项已全部承接落实到位,其中下放36项、委托177项。扎实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创新,探索建立了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图合一、联合评估、联合验收的“三合两联”工作模式,建设项目审批办事时间从150天降至50天以内。一年来,杨凌片区新增市场主体590家,注册资本44.3亿元,注册资本上亿元企业8家。

在培育典型案例上,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国际农业合作和人文交流、农业金融等方面自主创新,形成了18项自主创新事项和一系列创新典型案例。建设“一带一路”海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等5个创新案例被评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的经验做法、工作成效受到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充分肯定,是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第一个受到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肯定的创新举措。

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上,“1+3”农业国际合作平台建设进展顺利,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商务平台正式启动,目前已确定德国中小企业协会、俄罗斯陕西商会等5家海外机构入驻。杨凌海外农业文化交流中心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哈萨克斯坦、美国、俄罗斯3家杨凌海外农业企业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行,在推动农业领域“走出去、引进来”方面初见成效。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6个海外农业园区和中美、中以2个杨凌农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园区建设支持国际农业合作的模式初步形成。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企业创新联盟、丝路科技教育联盟、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和丝路农业网等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建设,一年来,援外培训班11期,共培训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378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

此外,发展大农业全产业链带动科技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引进陕西杨凌农食互联农业基地连锁公司,依托“杨凌农科”品牌和示范基地等独特资源,在全国建立了2350个、300余万亩的生产基地,总产值达到50亿元,有效带动了西部及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今后,杨凌示范区将以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为目标,对标国际一流自贸区,扎实推进杨凌自贸片区建设各项工作。

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片区:

丝路自由贸易“新特区”

截止年2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片区,累计注册企业1718户,累计注册资本金975.86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企业注册18家,注册资本金10.19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74家,注册资本金达927.23亿元,占总注册资本的95%。

“微信办照”全国首创,国家工商总局在全国范围推广,李克强总理点赞;打造沣东自贸产业园,成为陕西首个以自贸为主题的产业园,并在全省率先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创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数字化交流合作平台体系创新模式,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走出去”,成为了自贸区建设的“陕西经验”之一……

这是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是西咸新区大力推进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和行政效能全面提升以及深入推进制度创新的成果体现。

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改革一年来,西咸新区围绕打造全省“放管服”改革先行区、示范区,着力推行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试点,提升行政效能的转变。

在推动关键领域的改革中,设立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局,集中了原有11个部门的223项审批事项,实行“一窗受理、受审分离、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出件”,推行一枚公章管审批、一套流程管项目。依托工商局,整合食品药监、物价等12项市场监管职能,组建市场服务与监督管理局,构建三级综合市场监管体系,实行一个部门管市场、一张网络管信用。在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中,将工商商事登记、部分经营许可前置审批融入一张营业执照,多证合一、多项联办。运用“互联网+”思维,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将企业住所和名称审核制改为自主申报制,登记信息填报量压缩为传统模式的1/8,审核工作量减少至1/6,企业申办者只需完成刷脸、起名、信息填报三个步骤,企业营业执照最快半小时办结,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10分钟办结。在推进审批服务模式改革中,探索建立3个工作日办结营业执照、4个工作日办结经营许可、50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3450”综合行政审批效能体系。

除此之外,西咸新区深入试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陕西省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单一窗口”为新区企业快速融入国际国内市场提供新路径和经验。加快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依托沣东自贸产业园,以“服贸、自贸”联动发展为目标,在全省率先探索网上自贸区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大通道,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快递物流中心,在巩固传统贸易发展基础下,大力发展文化艺术、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开发、中医药等新型服务贸易形式。

在金融创新上,西咸新区探索建立协同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西咸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运行了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及电子轻工产业投资基金。在跨国合作园区建设上,加快中俄丝路创新园中方园区招商引资,引入俄罗斯立德国际集团、俄罗斯伊尔库斯科学中心、关天之窗-中国购跨境创新中心、中俄海洋工程联合实验室等对俄项目。

今后,西咸新区将在国家服务贸易试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首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19项国家试点、示范功能的承载上,与自贸试验区深入融合,努力将西咸新区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自由贸易新特区。

西安高新功能区:

陕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引领区

西安高新功能区凭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不断发挥着驱动引领的重大作用,不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真正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引领区和大西安追赶超越排头兵。

经过一年的建设改革,市场主体活力西部最强,“一带一路”创新之都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截止3月9日,自贸试验区高新功能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8716家,其中新增企业7609家(外资企业90家),新增企业注册资本1445.60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注册资本10086.91万美元,自贸试验区高新功能区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达121家,11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高新区累计注册成立了205家独立法人或分支机构,全省47家A股上市企业中,有15家位于自贸试验区中心片区的高新功能区内,在全国所有自贸试验区之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在自贸试验区效应的推动下,年高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072亿元,占全省76.43%,全市81.43%,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枢纽。

西安高新功能区对标国际自由贸易区通关标准,联合西安海关开展了一系列通关便利化创新,不断刷新西安关区贸易通关速度,贸易通关效率实现了西部最快,成为引领全省开放发展强大引擎。

第一票“无纸化”、第一票“通关一体化”、第一票“区港联动”、第一票“区区联动”、第一票“跨关区流转”均在西安高新综保区试点;对区内企业实现365×24小时通关服务;在全国率先开展特殊区域外集成电路研发检测企业全程保税业务试点,将企业研发的集成电路货品通关时间从将近三个工作日压缩到不到三小时,通关效率提升95%;在陕西自贸试验区成功开展艺术品区外保税展示业务,推动着陕西自贸试验区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等新型业态在陕西创新发展。

本文: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周年 追赶超越再扬帆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一个你绝不知道的北京团建神秘潮地——香山生命公社下一篇:

12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