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构大改革 宏调监管新时代(税务登记负责机构,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5-09 13:34:47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5%85%9A%E6%94%BF%E6%9C%BA%E6%9E%84%E5%A4%A7%E6%94%B9%E9%9D%A9++++%E5%AE%8F%E8%B0%83%E7%9B%91%E7%AE%A1%E6%96%B0%E6%97%B6%E4%BB%A3

引言年的全国两会,产生了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并对国家机构进行了重大改革。金融监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许多领域进行了机构改革重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一批新机构亮相。在中国着力推进“三大攻坚战”的新时代,新班子、新机构、新体制的形成,强化金融监管和市场监督,防范化解风险,加大环保资源监督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将对中国经济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也将给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历次国家机构换届之年的两会,除了人事上的新老交替,机构改革都是重头戏。虽然中共十九大不再延续之前提出的“大部门制”改革理念,但今年两会国务院机构改革还是继续体现了协同统筹的思路。

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一批新部门登上政治舞台,将长期分散在几个甚至十几个部门的相近职能有机整合,形成了大资源、大生态、大应急、大市场的全新体制。改变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的局面,破除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的弊端,使得职能权责更加优化协同,监管运行更加高效有力。改革整体上科学配置权力,减少机构数量,减少了八个正部级、七个副部级单位,不仅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而且充分简政放权,便利创业创新,激活市场动能。

改革也凸显了对宏观战略的总体谋划,向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三大攻坚战发力聚焦。银监会保监会合并,顺应金融混业发展,打破部门壁垒,遏制险资野蛮生长,筑牢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防火墙”。组建农业农村部,将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环保体制再度升格扩权,从环境保护部到生态环境部,凸显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的战略地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银保合并金融监管加码

对于资本市场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两大监管机构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保监会的合并。实际上,从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痛批“野蛮人”“大鳄”开始,一直到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年4月被查处,保监会已经被抛入了漩涡中心。

项俊波落马后,保监会主席一直空缺未补,而对保险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多家保险公司被清理整顿。中央多次强调“保险姓保”、回归保障属性、服务实体经济,扭转项俊波时代险资“野蛮生长”、四处攻城略地的策略。数据显示,险资举牌潮高发的2015至2016年间,上市公司的273起举牌公告中,有68个举牌方为保险机构。而年,公开的险企举牌公告仅有8起。

在中央确立的三大攻坚战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置于首位,而金融风险又是各类风险的重中之重。随着金融业态边界越来越模糊,对银行资金、保险资金统一监管,是破除监管空白、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负责加强对“一行三会”的协调,金融业协调监管已经箭在弦上。但今次改革与外界预计的“三会合一”方案并不完全一致,而是银监、保监“二会合一”,证监会仍独立保留。

■ 年3月13日,市民在中国保险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监会)门前拍照留念。

在改革方案通过后,中国保监会随后召开会议指出,改革有利于健全金融监管体系,补齐监管短板,增强监管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整体运行效率,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此次银保合并只是金融协同监管的第一步,证监会的并入是大势所趋。在这方面,交通运输系统的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例。与金融业的银行、证券、保险“三国演义”类似,运输业也长期是铁路、公路、航空“三足鼎立”,构成俗称的“铁公机”格局,由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分掌,三家都是正部级,平起平坐,条块分割。外界对于交通运输统一整合的呼声越来越高。

于是,2008年机构改革中,“大交通”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同样没有一步到位进行“三合一”,而是首先进行“公机”合并,民航总局降格为副部级的民航局,划归交通运输部领导,实现“二合一”,独立性较强的铁道部仍得以保留,这与今次金融改革保留证监会如出一辙。但2013年的改革中,终于撤销政企合一的铁道部,打破了“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将行政职能组建为国家铁路局,划归交通部,企业职能则单独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交通运输部实现了大一统。未来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很可能复制这一思路。

财税市场监管改革为企业减负

除了金融监管领域,另一项进行了重大整合的是市场监管工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三个正部级部门合一,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同时,将重新组建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国家发改委负责的价格监督检查职能,也纳入了市场监管总局的范畴,这是一个职权空前广泛的监督机构。

工商、质检、食监、价监等几项对中小企业牵动最多、最直接的执法机构的整合,是简政放权迈出的实质性一步。之前企业几乎要同时在几家分别申办证件执照,接受检查,造成多头执法。但遇到重大事故,几个机构却又往往推诿扯皮。

此前在一些地方,已经实行了类似改革,如深圳市就设有市场监督管理局。但由于工商、质检的领导体制各异,有的归地方领导,有的由总局垂直管理,故此必须从总体上进行改革,方能有效推进。今次三总局合并后,也将有助于相关流程的简化便捷,提高行政效率,减轻企业负担,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

■ 国税、地税合二为一。

实际上,相关的职能整合之前也有相关推进。从2014至2015年,国务院推进“三证合一”,将分别由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税务总局负责的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

此次机构改革,还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职责、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管理职责、质检总局的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与贸易、汇率等一样,是这些年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摩擦交锋最多的领域之一。西方一直指责中国对知识产权缺乏足够有力的保护,“山寨”、盗版、侵权泛滥,影响了公平竞争。今次将知识产权职能整合,并划归负责市场执法的市场监管总局管理,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举措。

另一项为企业减负的工作是税务征收的改革,将目前的国税、地税合二为一,统一归国家税务总局管理。中国从1994年起实行分税制,其直接效果是迅速将收入集中到中央政府。沿用至今的20多年,造成了中央对地方在财权事权划分、支出分配方面的诸多弊端。地方承担的支付责任多,但可掌握的收入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融资平台,推高地价房价,形成地方债风险隐患。

分税制下,各省区市分设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国税局由国家税务总局垂直直辖,地税局由各地政府领导。全国只有一个地方特殊,那就是西藏自治区。由于西藏税源较少,长期依靠国家转移支付,故只设国税局,同时承担国税、地税职能。今次改革后,各地的两个税务局都将合二为一。国税地税合并,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按照十九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未来中央地方财权事权后续也将重新划分,目的是发挥两方面积极性。

今次机构改革加强监管的另一个领域是旅游。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规模迅速膨胀。但随之而来的各种乱象层出不穷。“雪乡宰客”“三亚宰客”、哈尔滨“天价鱼”、丽江黑导游等事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次改革,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旅游工作纳入了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职责序列。除了统一管理文化旅游资源,也将合并文化执法及旅游执法队伍,既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也将加大对文化旅游市场秩序的监管,提高治理旅游乱象力度。

审计监督盯紧宏调反腐

负责对财政收支监督检查的审计署,在机构改革中扩权。审计署成立于1983年,属国务院组成部门,职责是对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等进行审计监督。

但由于资金拨付及出资投资体制的多元化,财经监管权责长期处于交叉分散状态。除了审计署的派出、派驻机构,财政部在各省区市派驻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国资委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向大央企派驻办事处,国家发改委则设有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监管机场、铁路、水电等重大投资项目。这造成了重复检查、程序繁复、推高成本。这次改革,将审计署、财政部、发改委、国资委四大系统的监督职责合一,并对派驻力量进行优化,将强化中央对宏观调控及资金运用的管控,维护财经秩序。

审计与纪检监察、司法一样,是三大监督力量。审计署还负责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因此也是重要的反腐机构。中纪委查办的不少大案,都是由审计署提供线索。譬如,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等“大老虎”,都是由审计工作先发现线索并移交中纪委而进行查处的。在军队改革中,独立单设了军委审计署,与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一样直属军委主席领导,形成监管军队的三支利剑。

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机构改革《决定》提出,加强党对审计等16项工作的领导。这是审计首次被列入党中央议事协调机构改革清单。此前审计署在传达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时也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因此,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未来在党中央层面的审计体制改革仍将有后续动作。

组建涉外机构推“一带一路”

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还有多项与对外开放息息相关,即设立了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移民管理局。前者统管对外援助工作,将原属外交部、商务部的援外职能集纳。后者则是为应对外人员往来迅速增多的需要,加强移民及出入境管理。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最为现实的任务,就是开展“一带一路”。按照官方的阐释,对外援助是大国外交重要手段,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总体布局和共建“一带一路”。全国政协委员、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表示,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虽然是机构的改革调整,实际反映的却是观念的转变,是在外交领域实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推动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从建国以来一直下大力气推进援助工作。1961年成立对外经济联络总局,1970年改为对外经济联络部,与对外贸易部分别负责外援、外贸。1982年合并组建为对外经济贸易部,后改为商务部。中国目前每年对外援助的金额大体为GDP的0.04%, 年中国GDP总量达到82万亿人民币,因此0.04%也高达328亿。

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也是参考了国际上的做法。目前,很多国家都有类似机构,例如美国的国际开发署(USAID),英国的国际发展署(DFID)、澳大利亚的国际开发署(AUSAID)。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崔凡认为,组建国际发展合作署将使得对外援助更有效率、更有效益,也将带动中国的商品、服务、人员、技术、企业走出去。

此外,在这次的机构改革方案中,设立国家移民管理局,整合公安部的出入境管理、边防检查职责,建立健全签证管理协调机制,由公安部管理。李保东对此指出,现在到中国来学习、工作、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所以在这方面要加强管理,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服务。这也是服务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策,有利于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和依法管理,也有利于引进人才。

拉动环保健康产业

机构改革带来相关行业管理方式的变化,也必然带动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机遇。尤其是环境资源、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几个领域,由于国家管理力度的加大,对相关产业的需求将“水涨船高”。

生态环保体制是近几十年来变动最大的领域之一,当中的主线是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越来越重视。1974年最早设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1982年机构改革设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但负责环保的只是该部内设的环境保护局,属局级单位。从1988年起,环保机构30年来每隔十年升格一次。1988年,环保工作从城乡建设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副部级);1998年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部级);2008年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年又改组为生态环境部。

■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两会上接受记者提问。

本文:党政机构大改革 宏调监管新时代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双软认证流程及材料准备下一篇:

5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