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人性的释放(现在什么企业管理,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5-09 02:54:43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7%AE%A1%E7%90%86%E7%9A%84%E6%AF%8F%E4%B8%80%E6%AC%A1%E8%BF%9B%E6%AD%A5%EF%BC%8C%E9%83%BD%E6%98%AF%E5%AF%B9%E4%BA%BA%E6%80%A7%E7%9A%84%E9%87%8A%E6%94%BE

每一次社会制度的进步,都是对人的释放

比如说奴隶社会,人实际上是毫无自由的人,人在奴隶主的眼里相当于他的财物,跟他的桌子椅子没有什么区别。

到了封建社会是一种进步,其实还是释放的人,比如说农民可以不作为地主家的财产出现了,有相对化的自由。但是农民的自由程度也是有限的,比如说他还是被地主雇佣到土地上,基本上不能流动。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就更进一步释放了。比如说人跟人之间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是高度自由的。那么这种制度的进步,也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释放。

02

企业管理的进步,也是对人的释放

企业发展也是这样,比如说最早的是福特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和泰罗制。在那种制度和结构下,人其实是依附于生产线的。所以我们看卓别林的电影,基本上每个人被固定在流水线上,管理他们的就是监工,你不按时不按点做,后面就皮鞭抽了。所以这个工人其实是没有自由的,最早期的管理方式是着眼于物,用物来归置人。

六十年代出现了丰田的生产方式——参与式管理。日本的工人有很大的自主权,比如说生产线怎么布置,员工的参与度是很高的,这个方式是一种巨大的释放。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兴起了企业文化的热潮。真正的的企业文化的研究是在八十年代初,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时候,发现其实要调整人,要去关心人在企业当中的状态和体验,去唤起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九十年代,更进一步,开始重视知识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比如说开始让员工自我管理,这个时候是实行的是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所以员工的自主权就更大了,不仅参与自己的目标指定,还可以参与在策略上在方式上的自主权。

到了2000,是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回归,开始提出以消费者为中心,其实这也是对人的释放。以前是以产品为中心、以供应链为中心,到了2000年以后,比如说像7-11这种企业的崛起,他不再提供应链,开始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需求链整合。

而我们最近互联网兴起,这个商业模式肯定有一次大的变革,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提法来定义现在这个时代是什么特征,对人的释放的边界在哪里,人力资源的边界是什么。

德鲁克:企业需要自我管理的员工

研究企业管理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发展,绕不开德鲁克。我们都知道,德鲁克是社区理论的提出者,最早提出来企业是一种社区,企业本身是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社区的一个器官,然后企业内部也是个社区。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千禾会这个社区提的好,其实这个社区的源头来自德鲁克。

他的第一本著作叫《经济人的终结》,在这本书里,他观察到一个问题,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正在受到极大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来自希特勒,希特勒以纳粹来反对资本主义;第二个挑战来自于斯大林,就是苏联的社会主义也在挑战资本主义。他说,之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受到社会主义和德国的威胁,不在于那些社会有多完善,而在于资本主义自身出了问题。

出了什么问题呢,德鲁克进一步阐述,实际上资本主义内部存在的一个基本的矛盾。本来资本主义承载着人类的理想,一个是自由,一个是平等。

资本主义解决的是自由问题,早期看似在法律上解决了平等问题,但是实际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比如说随着经济地位的差距,开始恶化了平等,人开始变得不平等了,有钱人跟没钱人开始等级差异出来了,开始剥削压迫出来了。

所以他进一步就在想,平等问题一旦恶化,出现了不平等,就进一步威胁到自由。比如说开始出现像福特流水线的工厂,人被束缚到生产线上,人性被压抑。所以说平等一旦受到了威胁,自由也出现了威胁。

正因为这个矛盾,资本主义对人类的理想不能接受挑战的时候。才有了社会暴动和社会变革的机会。

资本主义必须解决自己的问题。他通过观察发现,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在企业,所以企业的诞生,首先不是经济职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承担起社会的基本功能。他认为,在企业内部应该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问题的。所以企业一开始就承载了人类对平等自由的社会理想,德鲁克说这个问题,一定要在企业内部解决。

早期的时候德鲁克的理论受到了很多挑战,但后来,之所以被广泛流传,就是因为大家觉得,德鲁克说的跟每个人心中的理想开始越来越一致。所以企业开始沿着德鲁克指引的路线。

德鲁克反复强调:他说管理是激发人的善意,就是对人要给与极大的关怀,要给员工尊重和自主权。这是德鲁克认为企业必须承担的使命,如果不这么干,企业就不会存续下去。但是前提是,员工也不能随性来,员工也必须满足企业的要求。尽管我们要尊重员工,但不是无条件的,员工要首先成为能够自我管理的人。

怎么自我管理呢,那德鲁克进一步说,员工要以承担责任作为出发点。第二个就是,自我管理的员工,你得知道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你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还要清楚自己如何行动。

第三个就是,是否着眼于贡献。德鲁克非常强调贡献,他甚至讲,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是不是和谐的标准之一,就是相互之间是否有贡献。德鲁克的观点非常的偏激,他认为,这个人跟人之间的,只有相互能作贡献才是积极和持久的。

稻盛和夫:唤起员工的良知

日本的大企业家,什么丰田喜一郎、本田宗一郎,包括松下幸之助,他们都是进一步谈到了德鲁克在自我管理这些原则往下落的时候,企业遇到的问题。

读日本的企业家的书呢,就会发现这些人哪,只讲俩问题,一个是讲这个企业怎么经营,生意经是什么,日本人的生意经也很简单,就是基于竞争。第二个问题都是谈的教育员工怎么做人。

稻盛和夫写管理的时候先写一本《活法》,他教你怎么做人,他是怎么做人的,他怎么成长的。他为什么要写这部书来代表的管理学?因为他在管理中发现,没有谁是天生会做管理的。

德鲁克在讲这个企业管理必须以自我管理的员工为基础,但是稻盛和夫发现,这些人不是天生都会管理的,他面临的是一个一个不成熟的个体,他们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他没办法做到自我管理,所以他不是理性的。

稻盛和夫又发现,随着人的成长与成熟,他是自我管理能力会增强。他这个人呐,自我管理是一种能力,管理的精髓,本质就是帮助员工成长。所以。稻盛和夫他就又醒了,他说我管理的首要核心,就是要把人当成一种动态的人。

人之为人,你该怎么办,你就怎么办。他说人力资源该怎么办,该怎么去制定员工政策?你就想,你做一个正常人,你应该怎么跟员工打交道,员工的体验是什么。只要你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你就在这个良知的起点上定政策就没问题。

阿米巴是他的一个核心经营思想,就是要帮助员工来承担责任。每个人呢,一开始都不会经营的,他自己也是,他自己是一个研发人员,等他经历了很多失败,他才会经营。

他说那我如何能让员工逐步的变成一个经营主体呢?所以它我要把切小,其中一个一个小的组织来源,让员工在每个小的单元里承担起经营的责任。这样的话,每个人如果没有承担起来,把这个阿米巴做砸了,他不对我企业整体造成致命打击,但是如果他做好了,就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了。

稻盛和夫讲了一个他们员工借钱的故事。有一个跟了他多年的员工说,我家里有很多事应付不过去了,能不能借给我一部分钱,来让我度过这个难关。稻盛和夫想了半天没有借给他,为什么不借给他?

稻盛和夫解释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去打理自己的财务,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我借钱给他,他就永远也不能建立这种完整的人格,所以我不借钱正是帮了他。”

任正非:塑造人格独立与职业化的人

看完美国的德鲁克,看完日本的企业,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我们中国的企业。其实我们研究中国的企业,绕不过华为,尽管当下关于华为的信息已经铺天盖地,但是我们还必须承认,研究中国企业的管理绕不开任正非。

01

中国人很难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任正非在这个问题上思考得太深太透,他就发现了,其实中国企业的难题跟西方企业还不一样,他认为就是西方的人,他有宗教伦理的素养,这些人在外表现这种职业化。你交给他怎么干就怎么干,他能正确理解跟企业之间的关系。他说中国人就很难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举个例子:

在早期的时候,他到一个办事处去视察,跟一个办事处的员工座谈。座谈当中,一个办事处的人员就跟任正非聊,说:“任总啊,你看我们现在都强调以人为本,很多华为的员工都累坏了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是不是要多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降低工作的强度,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

任正非没听完就直接劈了过去,说:“你给我打住,你的身体不是革命的本钱,是你自己的本钱,公司是让你来完成你的任务,公司为此付出了报酬。你利用业余时间锻炼你的身体,调整你的身体健康,是你自己的事,你别指望公司来给你解决。”

02

引导独立人格与职业化的员工

我们看任正非,他一直在谈,自我管理的员工如何要摆正跟企业之间的关系上。所以他的人力资源所有的指向,都是指向这个独立的人格。所谓独立的人格,就是要能够自我管理,能够按照企业的目标、企业赋予的责任去管理;然后又要有职业化,就是你要去负责任,愿赌服输,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

他从基本法,包括人力资源素质模型、任职资格,包括考核评价,都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在最早,大概在1996年完成的基本法里面,他就定义了员工,什么样的员工才是华为的财富。

他不是泛泛而谈以人为本,而是明确的写出来,负责任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公司的财富。后来呢,就是这个负责任和管理有效的员工逐步被演绎为奋斗者。

移动互联时代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点

最后一部分,我们讲这个时代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点。

01

释放人性与顺应天道、商道的统一

其实通过前面几部分的梳理,自然就得到了我们的观点:组织管理的起点之一,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就是释放。所谓释放人性,就是分。分什么?分权和分享。

分权,就是要把权力逐渐的往下分,让基层的人越来越担当起更多的权利。因为权力是人的动力之一,每个人干活儿都要自己的控制感。如果一个人在你的组织里面工作,他不知道自己的权力边界在哪里,你说他得多郁闷哪。他的热情首先来自于,他对他做的事情有控制的。

分享是什么,就是分享财富,你要拿出企业创造的价值跟员工分,这是趋势。早期的管理,比如说员工只要挣自己的收入,剩下的全是老板的。后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分享机制。

其实这么多年,包括到互联网这个时代以来,其实企业发展的趋势,人力资源的基点是越分享越彻底。最早只分享工资,后来有了提成,后来又分享利润,后来又分享股权,后来比如说在分享整个事业的平台,就是越分享越彻底。

所以这叫释放,一个是分权,一个是分钱,越分越彻底,形式多样化。但是所有的释放都是以要求前提的。我们不讲控制,我们讲要求,讲约束。首先你员工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是我释放的前提。

这个要求的合理性在哪里?其实企业最大的难题,比如说不仅仅要满足内部人的要求,他还要做遵循生意的规律,遵循上帝给人类的规律。你做企业,首先是对抗的组织,你必须去满足竞争的需要;你还必须遵循商业规律,必须赚钱,你必须满足顾客的要求。所以这是约束。

第一个是权力与责任的统一,与权力对应的就是责任。对企业满足顾客的要求,遵循竞争的需要,你的责任是什么,这个责任就是对权力的约束,它是对等的,承担多大的责任,享受的权利。所以往下释放的时候,权力下移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责任边界的下移。

第二个就是利益与贡献的统一。就是我们利益分享往下走的时候,那一定是要跟贡献统一在一起的。贡献来源于你为顾客做多少贡献,为事业做多少贡献,为战略做多少贡献。利益是释放,贡献就是约束。

第三个就是价值与规则的统一。价值观是释放,我们都知道价值观是有很穿透力的,那你说以客户中心,没人不承认;以奋斗者为本,一定很多人都有共鸣,做企业必须是这样的。但是价值的呼唤,是呼唤人内心的力量,只要你的价值观,是符合人内心需要的,他一定是有力量的。

但是,价值观要与规则相匹配,要用制度、用规则、用行为来约束。很多人价值观谈的挺好,但是行动就不一致。

本文:管理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人性的释放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推荐几个目前最挣钱的自媒体平台,千万别错过了!下一篇:

3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