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青年挤破头都想进的布厂,曾经是苏州吴江最红火的企业!(吴江办理公司,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5-06 13:22:32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7%94%B7%E5%A5%B3%E9%9D%92%E5%B9%B4%E6%8C%A4%E7%A0%B4%E5%A4%B4%E9%83%BD%E6%83%B3%E8%BF%9B%E7%9A%84%E5%B8%83%E5%8E%82%EF%BC%8C%E6%9B%BE%E7%BB%8F%E6%98%AF%E8%8B%8F%E5%B7%9E%E5%90%B4%E6%B1%9F%E6%9C%80%E7%BA%A2%E7%81%AB%E7%9A%84%E4%BC%81%E4%B8%9A%EF%BC%81

小编前不久给您介绍了吴江印刷厂。今天小编带你穿越时光隧道去拜访另一家已经消逝的企业。这家企业绝对是松陵镇上响当当的知名企业。有人戏言,镇上每一户人家几乎都与这家企业有一点点关系。可见,这家企业在讲究人情味的松陵人心目中,有多么重要的份量!它就是——吴江红光布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松陵镇,那绝对是一家赫赫有名的红火企业啊,是男女青年梦寐以求、挤破头都想进的企业!

▲红光布厂

松陵镇上啥时出现纺织类织布厂,那还得从一百多年前说起。1913年5月,吴江县立织布厂创办了,这可是松陵镇最早出现的纺织类企业。当时,吴江县行政公署、吴江县议事会聘请同里人杨敦颐(费孝通的外祖父)担任织布厂主任,并制订《县立织布厂办理章程》,这也是县城内现代工业之发轫。

▲杨敦颐像

当时民国刚成立,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地方经费非常匮乏,工厂只存在年余,即停办歇业。后来,杨敦颐到苏州十全街开办了“振丰织布厂”,其设备可能就是吴江县立织布厂转让来的。在1916年第3卷第5号的吴江县立中学的校刊《学生》中,有多名学生在实践报告中,多次提及“城内一家织布厂”“旧时之织布厂,其地尚空旷,而屋舍尤高爽……”。另据松陵邑人费善庆在民国16年(1927年)编撰的《垂虹杂咏》中的《北寺》诗句中提及的“十年前听鸣机杼,书塾而今照佛灯”,其诗注解为“按寺在县署西,曾作织布工厂,旋废,今有人借为读书处”。该寺后来分别改为了吴江县图书馆、民众教育馆、公安局。也即如今三角井银杏树下的原吴江第一招待所旧址。由此看来,该“织布工厂”应该是清末民初松陵现代工业的第一家工厂的记载。松陵工业虽不及盛泽,但早期的这家织布厂多少也透露出松陵工业的萌芽。

▲吴江县图书馆 ( 摄于1937年前)

松陵向来是县治所在地,以政治文化为中心,因而在松陵镇上的传统工业多以手工作坊为主,几乎没有工厂可言。仅有几家碾米厂算是工厂的范儿了,因而“织布厂”的昙花一现,也是弥作珍贵的。

新中国成立后,松陵工业得到了全面发展。鉴于松陵地区有丝、麻、棉等天然纤维,民间纺纱织布有一定的基础,市面上也有土布出售,相应的纺织类工厂也应运而生。1958年,松陵镇上建了第一家纺织厂——地方国营野生纤维纺织厂(原化工厂处)。生产运作两年后,该厂改为镇办企业(中山街小园弄口),称作松陵布厂,人们俗称“小布厂”。当时镇上为了解决部分家庭妇女走出家庭,尤其是解决一批运输社里不上船的妇女参加工作,实现“陆上定居、小孩就学”的目标,1963年又成立了松陵纱线社(俗称摇线社),厂址设在下塘街8号,生产纱线,技术上从盛泽请来师傅帮助,整个纱线社职工有29名,年产值有2.63万元。到了1970年了,纱线社改名为松陵并线厂,生产合成股线。1971年松陵并线厂又改为吴江并线厂,同时将松陵布厂及木质机一起并入,厂址也迁移到了运河边上,生产产品以并线为主,合并后的工厂扩大了生产规模,壮大了生产能力。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对棉布用量的需求,吴江并线厂开始向生产棉布方向发展。至1975年,政府将原盛泽红旗布厂的部分铁木织机调入,生产化纤丝织品和工业滤布,并且将厂名改名为吴江红光布厂,其性质为县属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县纺织工业公司。

至此,吴江红光布厂在松陵纺织工业中开始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位于松陵西元圩的吴江红光布厂,初创时期也不容易,一些厂领导以厂为家,以身作则,和干部群众一起艰苦创业,含辛茹苦地工作。为了扶持新生工厂,江苏省、苏州市轻纺局在1976年分配给红光布厂1511M-44自动布机以及纱浆机等前道配套设备,产品正式纳入国家计划,开始生产纯棉布和化纤布以及化纤丝织品及工业滤布,成为了江苏省定点生产厂。由于是计划经济年代,产、供、销基本上是一路顺风,在各方的扶持下,从加捻到织布,红光布厂走过了艰难的初创期。

由于当时镇上企业不是很多,工作就业成了青年们的一桩大事,大集体单位红光布厂的出现,给了镇上男女青年有了个向往的目标。想当初,吴江轧钢厂与吴江红光布厂是吴江城里两大招牌厂,都是男女青年梦寐以求的一份好工作。职工中除了应届毕业的本镇初高中生外,还有部分城郊、城心的土地工以及小部分附近农村的青年,以后还引进了外地的纺织类高校毕业生。至80年代末期,红光布厂职工人数达到千人以上,在松陵镇上可算是最大的工厂了。有人戏言,镇上每一户人家几乎都与红光布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见,作为一家大型纺织类厂家,它在松陵人的心目中,有着较重的份量,对红光布厂的关注度,远远超出了对其它厂。

1982年3月,红光布厂设置丝织车间,有织机40台。1983年10月,盛泽群力布厂棉布车间并入红光布厂,通过置换,独立建制,定名为吴江丝织厂。生产品种扩展为合纤绸、人丝绸、化纤丝织品、工业滤布等。

80年代中期,红光布厂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拥有1511自动布机360台,丝织机64台,以及前后道配套设备和各种测试仪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70多人。当时借助计划经济上统购统销的优势,生产计划由盛泽纺织品供应站指导,原料棉纱则从太仓、沛县及苏州苏纶厂进货,厂里进行多道工序加工生产,织成的纯棉坯布经物价局核价后,直接销往盛泽纺织品供应站,再由盛泽纺站按计划调配到各地,产品销售状况基本无忧无虑。依赖于单纯的产供销一条龙式的业态,使工厂趋于稳定发展,红光布厂也由此在松陵镇上形成了一家颇具规模的纺工企业,在规模、设备、人员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其它企业。企业的占地面积也达到了3.96万平方米,厂房达2.11万平方米,年产棉布、化纤布647.99万米,年产值1374.10万元。利税75.18万元。

此时的红光布厂,在管理上也步入了正规,从生产一线车间到管理科室,部门设置的面面俱到,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转。生产上有准备车间、力织车间、捻线车间、成品车间等。管理科室有厂长书记室、财务科、技术科、总务科、动力设备科、计划原料科、经销科、保卫科等。针对工厂女职工多的情况,设置了医务室、妇女冲洗室。在职工福利上,开办了食堂、托儿所、浴室,极大地方便了职工生活。每到暑假期间,增开了暑假儿童托管班,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为了丰富职工的文体生活,开辟了图书室,不定期举办各类讲座课以及拔河比赛等。还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并且多次参加镇上的文艺活动,获得了不少赞誉。

▲吴江评弹团深入红光布厂演出

在企业管理上,工青妇团组织协助厂方发挥出较大的功能,起到了群团组织的应有作用,推动了厂方的制度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人性化的关爱效应,激发了职工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热情。1985年至1989年企业连续被评为吴江县文明单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86年生产的医用布被定为苏州市级新产品,救生衣布被评为国家纺工部三大支柱产品,工业用布获三等奖。

▲荣获江苏省纺织工业厅颁发的产品奖状

在生产技术上,厂方极为重视培养技术骨干。对新进厂的毕业生普遍给予岗前培训、技术指导,还通过电大培训,委托培训,送出去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工人的技术素质,强化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观念。这样的良好传统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因技术质量过关,红光布厂的产品一直位于同行业的前茅。

▲首期团训班开学

鉴于纺厂的特殊性和提高生效益的需要,红光布厂经常要组织开展各种门类的劳动竞赛。诸如每年要举办的操作运动会,内容有:准备车间比穿棕、对头、牵经等工种项目。力织车间比单项打结,比巡回操作、比帮配工拆布、比摆纡子等。这些结合生产实践的运动会,有力地促进了职工的个人劳动技能提高,增强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比学赶帮超成了那个年代中特有的劳动竞赛现象。同样,大面积的棉纺厂区,防止火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而厂里经常要开展消防运动会,以提高全厂的防灾意识,并获得了诸多荣誉。多年下来,工厂没有发生大小火灾,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如吴江县第二届消防运动会中获得“女子干粉灭火第一名”。县纺织系统消防运动会“团体第一名”。1989年、1991年连续获得国家纺工部颁发的“三无”(无死亡无重伤无火灾事故)奖状,苏州、吴江颁发的“三无”奖状,其它荣誉称号奖杯更是连连获得。在劳动光荣、注重荣誉的年代里,几本厚厚的相册里,一张张荣誉证书、荣誉奖状记载着红光布厂所走过的峥嵘岁月,记录着老一代红光人奋力拼搏的创业精神和付出的辛勤汗水。工厂也时常作为镇上、县里的先进典型,受到各级各部门的参观学习。

当市场经济大潮来临吴江之际,红光布厂和其它企业一样,面临着重组改革的蜕变。原先吃计划粮变得断档了;原先生产的布匹缺少了销售渠道;原先单一的生产格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生产的棉布卖不出去,出现滞销状态,工厂只能转产转型,改为生产过滤布、牛津布、帐蓬布等,产品主要销往药厂、瓷厂、酒厂等。

▲有时代气息的红光布厂女职工照

形势的变化,也催生出了许多新型的企业体态,联营厂、合营厂、中外合资厂等等形式的企业,纷纷以适合自身企业特色,出现在新一轮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吴江红光布厂也不例外,在这轮大潮中,红光布厂先与苏州苏纶纺织厂进行了联营,苏纶厂派出了技术骨干,驻厂帮助管理和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前后约有二年的时间。期间,推行厂长负责制、分块承包等多种改革尝试也在不断推出。1989年从日本引进了三台套粗毛纺先进设备,在老厂的基础上新成立了工贸合营吴江毛纺织厂,年产各种兔羊毛针织纱300吨。在多种经营放开搞活的新理念下,东虹毛纺织厂、辉宏商标织厂等子公司也相继组建,一套班子、几套牌子的格局也确实把红光布厂带得风生水起,维系了一段时间。各类分支经营部、专营部、经销部更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如吴江红光纺织原料服务公司、苏州东虹毛纺织有限公司、吴江红光纺织贸易部、吴江红光工业滤布专营部、吴江红光布厂经营部、吴江红光布厂产业用布销售部、吴江红光布厂纺织品经营部、吴江红光布厂饮食部、吴江红光布厂顺发纺织经营部、吴江红光通用纺织品经营部、红光布厂水暖管道维修服务部等等新实体公司或三产服务性店家,在市场大潮中经受着洗礼,为红光布厂点缀着丰富多彩的一页。

▲实行厂长负责制就职大会合影

90年代中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老弱病残”、包袱过重的企业出现了危机,个别企业甚至停产、破产、歇业、关闭。作为一家大型集体企业,红光布厂虽然也在搏击风浪,但长期自身背负着许多社会职能,以及一些机制上所带来的隐性阻碍,导致了不少沉疴,生产销售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市场的无情法则让循规蹈矩的老企业再也难以为继。“长期债务负担加之亏损严重,使企业恶性循环,实在是几经整顿,扭亏无望,以致资不抵债”(摘自红光布厂清算报告)。终于在1998的年底,红光布厂以破产形式,结束了它那长达二十多年的企业历史。厂里职工全部买断工龄,只留了极少数人清理资产。它也是松陵镇上第一家破产的企业。

红光布厂消失在了众多纺织企业的名录中,由于工厂职工涉及家庭甚广,因而在老松陵的话题中,只要谈及企业,必会论到红光布厂,会说起红光厂的许多往事。如今,工厂虽然不在了,工厂旧址也移作了它用。可反映红光布厂的一些路名仍在使用,红光路、红光一弄、红光二弄、红光三弄等等,通过这些路名,我们依稀还能感受到一丝红光布厂在那个年代给松陵人带来的几许记忆。

▲红光二弄

作者:马常宏

照片由马常宏提供和区档案馆馆藏

本文:男女青年挤破头都想进的布厂,曾经是苏州吴江最红火的企业!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海员平均收入并不高,建议免征海员“个税”支撑海洋强国建设下一篇:

4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