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的文化生命力——以艺术小镇为例(文化主题活动策划,关键词优化)

时间:2024-05-01 09:35:59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关键词优化
  • TAG :

    %E7%89%B9%E8%89%B2%E5%B0%8F%E9%95%87%E7%9A%84%E6%96%87%E5%8C%96%E7%94%9F%E5%91%BD%E5%8A%9B%E2%80%94%E2%80%94%E4%BB%A5%E8%89%BA%E6%9C%AF%E5%B0%8F%E9%95%87%E4%B8%BA%E4%BE%8B

薛江/文

特色小镇并非行政区划单元,也不是产业园区,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2016年7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探索发展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我国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

最近,笔者有幸读到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博士写的《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在于文化》一文,非常赞同其观点。由于本人擅长的是艺术设计专业,且长期专注于城市同质化、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艺术与生活方式构建等课题研究,也一直在探索研究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所以想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以及课题、案例研究,在韩先生文章的基础上就特色小镇发展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

四年建设1000个特色小镇,其体量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城市发展中恐怕是史无前例,而且上升为国家层面的经济建设目标与任务。笔者认为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间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人口集中在大城市,造成了城市劳动力严重过剩,农村逐渐退化甚至到了“无人村”的状态;二是城市有限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导致城市病频发;三是农村的留守儿童、老人缺少有效的关怀和照顾,社会问题频发;四是农村、乡镇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五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人口对繁忙的工作、紧张的生活状态需要放松的出口。而“特色小镇”建设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剂良方,可谓是解燃眉之需。但是,长时间城乡二元制行政体制和集中力量城市化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的乡镇、农村发展依然相对滞后,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更是一片空白。因此,如何快速有效达成1000个特色小镇目标?如何实现百花齐放的“特色”?如何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最棘手的问题。由于任何一个特色小镇的发展与其所在城市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面临的问题亦是极其近似。而30年改革开放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应该对日后特色小镇的建设具有极强的参考意义。因此,我们首先有必要探讨一下目前中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目前中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城市面貌千城一面

近些年,因工作需要,笔者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大省级城市,发现大多数城市存在严重的“千城一面”问题。感觉城市之间似乎没有多大区别,都是高楼林立,而且楼宇的面貌基本一样,宛如一个个模具雕刻而成。正如《新华时政》中的一篇文章描述的一样:“如果北京没有故宫,上海没有外滩,杭州没有西湖,她们将失去魂......但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思潮在当下中国愈演愈烈,出现的城市均毫无生机,像一个个水泥盒子”。原本是丰富多彩的城市,却正在被标准化的水泥钢筋盒子所替代。为了进一步验证,笔者又在百度图片搜索中分别输入北京、南京、上海等几个代表性城市名称,检索出来系列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现代化城市面貌图片,从这些图片来看,各城市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迎宾大道都大同小异,城市群落风格几乎一致,建筑形态特别相似, 基本都是钢筋水泥、玻璃幕墙,城市间的文化差异性根本无法体现,各城市的地方特色更是没有展示出来。可见,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千城一面”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就像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前任主任说道:城市建设在设计之初的模仿和照搬情形角度,布局一致, 风格相似,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异性逐步弱化,人们对别的城市的熟悉度也渐高, 南北城市同质化,特色丢失。当地有传统代表的文化符号特征逐渐遗失在发展浪潮中”。另有《城记》作者王军就城市化进程中的“千城一面”问题认为:“反观历史,但凡真正伟大的城市,是不会在文化兼并中被吞噬的,只有独树一帜坚定不移的保持地方特色,才能延续城市文脉的传承。”

(二)旧城改造,文脉中断

在当今中国的城市更新中,特别是 2000 到 2010 这十年间,在中国各大城市都有一个字非常显眼——“拆”,尤其是在旧城改造中随处可见。虽然旧城改造对城市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包括有效规范建筑群落格局、有利于城市生活节奏等,但是旧城改造也具有一定的野蛮性,自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旧城改造对城市的破坏作用远超过去任何时期,其粗放式的城市发展严重影响了各地文脉的走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建设中的文物损毁。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城市更新进程中,对老城区、历史街区进行了大量拆除,对城市文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以济南火车站为例,济南车站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亲自设计,历时 2 年建设完成, 其在建筑中具有显著的哥特风情,在相当长的历史中,影响了济南城市的文脉形成。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交通需求量的激增,1992 年这座驰名中外的古建筑轰然倒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的车站,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当地文脉造成了不可恢复的破坏。

图1:济南老火车站

图2:济南新火车站

第二,历史符号化严重,复古仿古建筑盛行。如上述,旧城改造存在很多弊端,其中之一就是不同程度的破坏了许多古老的建筑、街道甚至是历史遗迹。但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城市传统文化被毁坏现象进行反思,人们开始重视与反省城市的文脉传承问题,一致同意要传承和保护城市传统文化,要尽量保留历史文脉。对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支持。例如2008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明确指出: “历史文化名城应当整体保护。”由于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一些政府部门开始重视历史遗迹,对其损坏的部分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地去补救,利用现代建筑材料,或是修复或是重建,进而达到对城市文化气息的提升。首都北京的前门大街同样遭受这种毁灭性的拆除后,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了伪古前门;福州的“三坊七巷”也是将传统老建筑拆除以后,用水泥钢筋堆砌出一堆伪古建筑,等等。

第三,传统文化中断,建筑设计教育进入迷茫阶段。二十世纪中后期,现代主义建筑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人们不断地对其进行批评和怀疑,进而形成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全新审美方式。“后现代主义”提倡回归传统,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许多特点给予了否定,如形式单一、功能至上等。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是后现代建筑最鲜明的特征,具体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胡乱搭配,形成了一种独有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传到中国,恰逢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由于中国的社会经历了文革的紧张和压抑,人们对新变化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与渴望。后现代的“反理性、个体化、唯一性”等特征也正好迎合了当时的社会心理,所以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北京西站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它完全不顾建筑的内在肌理,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中最典型的形式特征‘大屋顶’强加到现代建筑中,给人以“霸王硬上弓”的感觉,建筑风格显得不伦不类,也没有很好的延续城市的传统文脉,对城市的整体面貌并没有增色,反而是破坏。随着后西方思潮的影响,城市中大量单体建筑不断涌现,与城市整体环境脱节,城市文脉也因此而中断,城市的面貌则是变得“面目全非”。就拿北京来说,它曾经的城市规划比例很全面,建筑有序的坐落在对称的中轴线两侧,四合院群落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平面布局均匀而疏朗等,但是如今情况则截然不同,更多的是高层建筑、公寓、酒店、写字楼等等,要想恢复原貌,恐怕已成为遥不可及的“幻想”。

第四,山寨洋建筑,遍地开花。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在广东惠州模建了一座哈施塔特小镇,似乎拥有了“世界文化遗产”。在浙江杭州,模仿巴黎建了天都城,这个新城区计划占地七千多亩,可以容纳近十万人,当地农民在“埃菲尔铁塔”下耕作。据调查,美国“国会大厦”在上海、重庆、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江苏、福建等多个省、 市、县各级的政府办公楼都被相继模仿。笔者随意在百度上搜索“凡尔赛宫”,就可以统计出这样的结果:上海2个,广州1个,深圳2个,杭州6 个,南宁6个,金华5个。建筑需求往往会随着审美需求的多样化而不断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入了许多欧美风格的城市建筑,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蔓延速度飞快,罗马柱、大广场、喷泉、拱门、别墅、景观大道等在各大城市迅速拔地而起。很多开发商为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和商业利益的追求建造“加州水郡”、“欧陆园”、“加州阳光”、 “凡尔赛宫”等社区。这种具有西方风格且蔚然成风的山寨建筑,就是所谓的“山寨洋建筑”。这种建筑的过度泛滥带来了很多弊端,不仅阻碍了中国城市的更新、破坏了其历史文脉,还使其丢失了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进而使中国传统造城的审美观念无法充分展现。

图3:山寨洋建筑示例

(三)规划设计滞后,道路交通拥堵不堪。

城市的承载不是一味的摊大饼式的发展,应该由相关部门按照城市的不同功能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而不是按照城市行政区域的规划进行攀比。在我国,攀比现象比较严重,几乎是各个重要的行政区域都有CBD、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高新科技区,等等,这就造成了地面资源的极大浪费,道路规划几乎是年年大调整、月月上新路、天天拓道路的不良局面,最终导致道路交通拥堵不堪。

综上,城市面貌的千城一面、旧城改造中的文脉中断以及道路规划设计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今天我国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否则的话,很有可能重蹈覆辙,致使特色小镇的“特色”完全丧失。那么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应该何去何从呢?接下来,我想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以及长期研究的相关案例,从艺术小镇建设的角度,来探索破解之道,希望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进而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艺术小镇为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带来的启示

艺术小镇,顾名思义是以“艺术”为产业,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来建构特色小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艺术小镇是特色小镇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因为艺术与文化的高度融合性以及艺术本身的创造力,艺术小镇在所有特色小镇里面,表现出极强的创新性以及文化生命力,可以说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原因有五:其一,艺术小镇的建设往往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服务业的介入,依托现有的小镇格局和千百年来留下的建筑风格和样式进行梳理的,能够创新的改善小镇的居住环境和有效的节约资源;其二,艺术和设计服务业的发展都需要强大的地域文化做支撑,而我们千百年来农耕文化留下的遗产,正是艺术家和设计师所需要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或者开发、再利用原有文化资源;其三,艺术小镇一般都会举办一些艺术节庆活动,例如艺术节、双年展、设计周、戏剧节等,容易形成特色产业并拉动周边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为小镇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其四,艺术小镇建设属于“轻资产”文创产业发展形式,不仅在时间上能够有效保证,还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避免过去城市化发展产生的大量资源浪费;其五,由于艺术和设计服务业是“亲民”的,与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比较接地气,老百姓愿意接受且很容易成为参与者,所以能够快速带动乡民就业和进城农民工的回乡创业等等。接下来,我们就从一些国内外的成功案例来进一步了解艺术小镇。

案例一:韩国南怡岛共和国

南怡岛是位于韩国京畿道和江原道分界线,岛方圆约6Km,面积为46万平方米。岛上有南怡将军的坟墓,朝鲜(1392-1910)第7代王世祖(1455-1468在位)13年(1467年)南怡平定叛乱立下战功,小岛由此得名,笔者把这个小岛理解为目前我们国家提倡的“特色小镇”,简称“小镇”。这个小镇是用艺术家的创意和想象力,结合当地的原有景观和生态打造起来的,2013年南怡岛的访客人数达到了300万人次,同时也是“韩流”的发祥地。

本文:特色小镇的文化生命力——以艺术小镇为例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二十四证合一!东莞企业今后办证照只需要“跑一次”就能搞定!下一篇:

9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