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源码分析(hashmap,编程语言)

时间:2024-04-29 19:22:58 作者 : 石家庄SEO 分类 : 编程语言
  • TAG :

HashMap源码深度剖析

HashMap底层数据结构(为什么引入红黑树、存储数据的过程、哈希碰撞相关问题)
HashMap成员变量(初始化容量是多少、负载因子、数组长度为什么是2的n次幂)
HashMap扩容机制(什么时候需要扩容?怎么进行扩容?)
JDK7与Jdk8比较,JDK8进行了什么优化?

1 定义

HashMap基于哈希表的Map接口实现,是以key-value存储形式存在,即主要用来存放键值对。HashMap的实现不是同步的,这意味着它不是线程安全的。它的key、value都可以为null。此外,HashMap中的映射不是有序的。

  • JDK1.7 HashMap数据结构:数组 + 链表

  • JDK1.8 HashMap数据结构:数组 + 链表 / 红黑树

思考:为什么1.8之后,HashMap的数据结构要增加红黑树?

2 哈希表

Hash表也称为散列表,也有直接译作哈希表,Hash表是一种根据关键字值(key -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的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以此来加快查找的速度。在链表、数组等数据结构中,查找某个关键字,通常要遍历整个数据结构,也就是O(N)的时间级,但是对于哈希表来说,只是O(1)的时间级

哈希表,它是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以加快查找的速度。这个映射函数叫做散列函数,存放记录的数组叫做散列表,只需要O(1)的时间级

HashMap源码分析

思考:多个 key 通过散列函数会得到相同的值,这时候怎么办?

解决:

(1)开放地址法

(2)链地址法

HashMap源码分析对于开放地址法,可能会遇到二次冲突,三次冲突,所以需要良好的散列函数,分布的越均匀越好。对于链地址法,虽然不会造成二次冲突,但是如果一次冲突很多,那么会造成子数组或者子链表很长,那么我们查找所需遍历的时间也会很长。

3 JDK1.8前HashMap的数据结构

  • JDK 8 以前 HashMap 的实现是 数组+链表,即使哈希函数取得再好,也很难达到元素百分百均匀分布。

  • 当 HashMap 中有大量的元素都存放到同一个桶中时,这个桶下有一条长长的链表,极端情况HashMap 就相当于一个单链表,假如单链表有 n 个元素,遍历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n),完全失去了它的优势。

HashMap源码分析

4 JDK1.8后HashMap的数据结构

  • JDK 8 后 HashMap 的实现是 数组+链表+红黑树

  • 桶中的结构可能是链表,也可能是红黑树,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或者红黑树的边界值,默认为8)并且当前数组的长度大于64时,此时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有数据改为使用红黑树存储。

HashMap源码分析

5. 类构造器

publicclassHashMap<K,V>extendsAbstractMap<K,V>
implementsMap<K,V>,Cloneable,Serializable{

HashMap源码分析 JDK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抽象类 AbstractMap ,该抽象类继承 Map 接口,所以如果我们不想实现所有的 Map 接口方法,就可以选择继承抽象类 AbstractMap 。

HashMap 集合实现了 Cloneable 接口以及 Serializable 接口,分别用来进行对象克隆以及将对象进行序列化。

注意:HashMap 类即继承了 AbstractMap 接口,也实现了 Map 接口,这样做难道不是多此一举?

据java集合框架的创始人JoshBloch描述,这样的写法是一个失误。在java集合框架中,类似这样的写法很多,最开始写java集合框架的时候,他认为这样写,在某些地方可能是有价值的,直到他意识到错了。显然的,JDK的维护者,后来不认为这个小小的失误值得去修改,所以就这样存在下来了。

6 字段属性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时,通过该字段进行版本一致性验证
privatestaticfinallongserialVersionUID=362498820763181265L;
//默认HashMap集合初始容量为16(必须是2的倍数)
staticfinalintDEFAULT_INITIAL_CAPACITY=1<<4;//aka16
//集合的最大容量,如果通过带参构造指定的最大容量超过此数,默认还是使用此数
staticfinalintMAXIMUM_CAPACITY=1<<30;
//默认的填充因子
staticfinalfloatDEFAULT_LOAD_FACTOR=0.75f;
//当桶(bucket)上的结点数大于这个值时会转成红黑树(JDK1.8新增)
staticfinalintTREEIFY_THRESHOLD=8;
//当桶(bucket)上的节点数小于这个值时会转成链表(JDK1.8新增)
staticfinalintUNTREEIFY_THRESHOLD=6;
/*(JDK1.8新增)
当集合中的容量大于这个值时,表中的桶才能进行树形化,否则桶内元素太多时会扩容,
而不是树形化为了避免进行扩容、树形化选择的冲突,这个值不能小于4TREEIFY_THRESHOLD
*/
staticfinalintMIN_TREEIFY_CAPACITY=64;

/**

初始化使用,长度总是2的幂
/
transientNode<K,V>[]table;

/*
保存缓存的entrySet()
*/
transientSet<Map.Entry<K,V>>entrySet;

/*
此映射中包含的键值映射的数量。(集合存储键值对的数量)
*/
transientintsize;

/*
跟前面ArrayList和LinkedList集合中的字段modCount一样,记录集合被修改的次数
主要用于迭代器中的快速失败
/
transientintmodCount;

/*
调整大小的下一个大小值(容量加载因子)。capacityloadfactor
*/
intthreshold;

/
散列表的加载因子。
/
finalfloatloadFactor;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上面几个字段:

  ①、Node<K,V>[] table

  我们说 HashMap 是由数组+链表+红黑树组成,这里的数组就是 table 字段。后面对其进行初始化长度默认是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16。而且 JDK 声明数组的长度总是 2的n次方(一定是合数),为什么这里要求是合数,一般我们知道哈希算法为了避免冲突都要求长度是质数,这里要求是合数,下面在介绍 HashMap 的hashCode() 方法(散列函数),我们再进行讲解。

  ②、size*

  集合中存放key-value 的实时对数。

  ③、loadFactor

  装载因子,是用来衡量 HashMap 满的程度,计算HashMap的实时装载因子的方法为:size/capacity,而不是占用桶的数量去除以capacity。capacity 是桶的数量,也就是 table 的长度length。

  默认的负载因子0.75 是对空间和时间效率的一个平衡选择,建议大家不要修改,除非在时间和空间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如果内存空间很多而又对时间效率要求很高,可以降低负载因子loadFactor 的值;相反,如果内存空间紧张而对时间效率要求不高,可以增加负载因子 loadFactor 的值,这个值可以大于1。

  ④、threshold

  计算公式:capacity loadFactor。这个值是当前已占用数组长度的最大值。过这个数目就重新resize(扩容),扩容后的 HashMap 容量是之前容量的两倍

7 构造函数

①、默认无参构造函数

/
默认构造函数,初始化加载因子loadFactor=0.75
/
publicHashMap(){
this.loadFactor=DEFAULT_LOAD_FACTOR;
}

②、指定初始容量的构造函数

/

@paraminitialCapacity指定初始化容量
@paramloadFactor加载因子0.75
/
publicHashMap(intinitialCapacity,floatloadFactor){
//初始化容量不能小于0,否则抛出异常
if(initialCapacity<0)
thrownew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initial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如果初始化容量大于2的30次方,则初始化容量都为2的30次方
if(initialCapacity>MAXIMUM_CAPACITY)
initialCapacity=MAXIMUM_CAPACITY;
//如果加载因子小于0,或者加载因子是一个非数值,抛出异常
if(loadFactor<=0||Float.isNaN(loadFactor))
thrownew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loadfactor:"+
loadFactor);
this.loadFactor=loadFactor;
this.threshold=tableSizeFor(initialCapacity);
}
//返回大于等于initialCapacity的最小的二次幂数值。
//>>>操作符表示无符号右移,高位取0。
//|按位或运算
staticfinalinttableSizeFor(intcap){
intn=cap-1;
n|=n>>>1;
n|=n>>>2;
n|=n>>>4;
n|=n>>>8;
n|=n>>>16;
return(n<0)?1:(n>=MAXIMUM_CAPACITY)?MAXIMUM_CAPACITY:n+1;
}

8 确定哈希桶数组索引位置

前面我们讲解哈希表的时候,我们知道是用散列函数来确定索引的位置。散列函数设计的越好,使得元素分布的越均匀。HashMap 是数组+链表+红黑树的组合,我们希望在有限个数组位置时,尽量每个位置的元素只有一个,那么当我们用散列函数求得索引位置的时候,我们能马上知道对应位置的元素是不是我们想要的,而不是要进行链表的遍历或者红黑树的遍历,这会大大优化我们的查询效率。我们看 HashMap 中的哈希算法:

staticfinalinthash(Objectkey){
inth;
return(key==null)?0:(h=key.hashCode())^(h>>>16);
}

i=(table.length-1)&hash;//这一步是在后面添加元素putVal()方法中进行位置的确定

主要分为三步:

  ①、取 hashCode 值: key.hashCode()

  ②、高位参与运算:h>>>16

  ③、取模运算:(n-1) & hash

  这里获取 hashCode() 方法的值是变量,但是我们知道,对于任意给定的对象,只要它的 hashCode() 返回值相同,那么程序调用 hash(Object key) 所计算得到的 hash码 值总是相同的。

  为了让数组元素分布均匀,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把获得的 hash码对数组长度取模运算( hash%length),但是计算机都是二进制进行操作,取模运算相对开销还是很大的,那该如何优化呢?

  HashMap 使用的方法很巧妙,它通过 hash & (table.length -1)来得到该对象的保存位,前面说过 HashMap 底层数组的长度总是2的n次方,这是HashMap在速度上的优化。当 length 总是2的n次方时,hash & (length-1)运算等价于对 length 取模,也就是 hash%length,但是&比%具有更高的效率。比如 n % 32 = n & (32 -1)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要保证数组的长度总是2的n次方。

  再就是在 JDK1.8 中还有个高位参与运算,hashCode() 得到的是一个32位 int 类型的值,通过hashCode()的高16位 异或 低16位实现的:(h = k.hashCode()) ^ (h >>> 16),主要是从速度、功效、质量来考虑的,这么做可以在数组table的length比较小的时候,也能保证考虑到高低Bit都参与到Hash的计算中,同时不会有太大的开销。

  下面举例说明下,n为table的长度:

HashMap源码分析

9 添加元素

//hash(key)就是上面讲的hash方法,对其进行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处理
publicVput(Kkey,Vvalue){
returnputVal(hash(key),key,value,false,true);
}
/*

@paramhash索引的位置
@paramkey键
@paramvalue值
@paramonlyIfAbsenttrue表示不要更改现有值
@paramevictfalse表示table处于创建模式
@return
/
finalVputVal(inthash,Kkey,Vvalue,booleanonlyIfAbsent,
booleanevict){
Node<K,V>[]tab;Node<K,V>p;intn,i;
//如果table为null或者长度为0,则进行初始化
//resize()方法本来是用于扩容,由于初始化没有实际分配空间,这里用该方法进行空间分配,后面会详细讲解该方法
if((tab=table)==null||(n=tab.length)==0)
n=(tab=resize()).length;
//注意:这里用到了前面讲解获得key的hash码的第三步,取模运算,下面的if-else分别是tab[i]为null和不为null
if((p=tab[i=(n-1)&hash])==null)
tab[i]=newNode(hash,key,value,null);//tab[i]为null,直接将新的key-value插入到计算的索引i位置
else{//tab[i]不为null,表示该位置已经有值了
Node<K,V>e;Kk;
if(p.hash==hash&&
((k=p.key)==key||(key!=null&&key.equals(k))))
e=p;//节点key已经有值了,直接用新值覆盖
//该链是红黑树
elseif(pinstanceofTreeNode)
e=((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tab,hash,key,value);
//该链是链表
else{
for(intbinCount=0;;++binCount){
if((e=p.next)==null){
p.next=newNode(hash,key,value,null);
//链表长度大于8,转换成红黑树
if(binCount>=TREEIFY_THRESHOLD-1)//-1for1st
treeifyBin(tab,hash);
break;
}
//key已经存在直接覆盖value
if(e.hash==hash&&
((k=e.key)==key||(key!=null&&key.equals(k))))
break;
p=e;
}
}
if(e!=null){//existingmappingforkey
VoldValue=e.value;
if(!onlyIfAbsent||oldValue==null)
e.value=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oldValue;
}
}
++modCount;//用作修改和新增快速失败
if(++size>threshold)//超过最大容量,进行扩容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null;
}

①、判断键值对数组 table 是否为空或为null,否则执行resize()进行扩容;

②、根据键值key计算hash值得到插入的数组索引i,如果table[i]==null,直接新建节点添加,转向⑥,如果table[i]不为空,转向③;

③、判断table[i]的首个元素是否和key一样,如果相同直接覆盖value,否则转向④,这里的相同指的是hashCode以及equals;

④、判断table[i] 是否为treeNode,即table[i] 是否是红黑树,如果是红黑树,则直接在树中插入键值对,否则转向⑤;

⑤、遍历table[i],判断链表长度是否大于8,大于8的话把链表转换为红黑树,在红黑树中执行插入操作,否则进行链表的插入操作;遍历过程中若发现key已经存在直接覆盖value即可;

⑥、插入成功后,判断实际存在的键值对数量size是否超过了最大容量threshold,如果超过,进行扩容。

⑦、如果新插入的key不存在,则返回null,如果新插入的key存在,则返回原key对应的value值(注意新插入的value会覆盖原value值)

注意1:其中代码:

if(++size>threshold)//超过最大容量,进行扩容
resize();

这里有个考点,我们知道 HashMap 是由数组+链表+红黑树(JDK1.8)组成,如果在添加元素时,发生冲突,会将冲突的数放在链表上,当链表长度超过8时,会自动转换成红黑树。

  那么有如下问题:数组上有5个元素,而某个链表上有3个元素,问此HashMap的 size 是多大?

  我们分析代码,很容易知道,只要是调用put() 方法添加元素,那么就会调用 ++size(这里有个例外是插入重复key的键值对,不会调用,但是重复key元素不会影响size),所以,上面的答案是 7。

10 扩容机制

扩容(resize),我们知道集合是由数组+链表+红黑树构成,向 HashMap 中插入元素时,如果HashMap 集合的元素已经大于了最大承载容量threshold(capacity loadFactor),这里的threshold不是数组的最大长度。那么必须扩大数组的长度,Java中数组是无法自动扩容的,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用一个更大的数组代替这个小的数组,就好比以前是用小桶装水,现在小桶装不下了,我们使用一个更大的桶。

JDK1.8融入了红黑树的机制,比较复杂,这里我们先介绍 JDK1.7的扩容源码,便于理解,然后在介绍JDK1.8的源码。

//参数newCapacity为新数组的大小
voidresize(intnewCapacity){
Entry[]oldTable=table;//引用扩容前的Entry数组
intoldCapacity=oldTable.length;
if(oldCapacity==MAXIMUM_CAPACITY){//扩容前的数组大小如果已经达到最大(2^30)了
threshold=Integer.MAX_VALUE;///修改阈值为int的最大值(2^31-1),这样以后就不会扩容了
return;
}

Entry[]newTable=newEntry[newCapacity];//初始化一个新的Entry数组
transfer(newTable,initHashSeedAsNeeded(newCapacity));//将数组元素转移到新数组里面
table=newTable;
threshold=(int)Math.min(newCapacityloadFactor,MAXIMUM_CAPACITY+1);//修改阈值
}
voidtransfer(Entry[]newTable,booleanrehash){
intnewCapacity=newTable.length;
for(Entry<K,V>e:table){//遍历数组
while(null!=e){
Entry<K,V>next=e.next;
if(rehash){
e.hash=null==e.key?0:hash(e.key);
}
inti=indexFor(e.hash,newCapacity);//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索引位置
e.next=newTable[i];//标记下一个元素,添加是链表头添加
newTable[i]=e;//将元素放在链上
e=next;//访问下一个Entry链上的元素
}
}
}

通过方法我们可以看到,JDK1.7中首先是创建一个新的大容量数组,然后依次重新计算原集合所有元素的索引,然后重新赋值。如果数组某个位置发生了hash冲突,使用的是单链表的头插入方法,同一位置的新元素总是放在链表的头部,这样与原集合链表对比,扩容之后的可能就是倒序的链表了。

下面我们在看看JDK1.8的。

finalNode<K,V>[]resize(){
Node<K,V>[]oldTab=table;
intoldCap=(oldTab==null)?0:oldTab.length;//原数组如果为null,则长度赋值0
intoldThr=threshold;
intnewCap,newThr=0;
if(oldCap>0){//如果原数组长度大于0
if(oldCap>=MAXIMUM_CAPACITY){//数组大小如果已经大于等于最大值(2^30)
threshold=Integer.MAX_VALUE;//修改阈值为int的最大值(2^31-1),这样以后就不会扩容了
returnoldTab;
}
//原数组长度大于等于初始化长度16,并且原数组长度扩大1倍也小于2^30次方
elseif((newCap=oldCap<<1)<MAXIMUM_CAPACITY&&
oldCap>=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oldThr<<1;//阀值扩大1倍
}
elseif(oldThr>0)//旧阀值大于0,则将新容量直接等于就阀值
newCap=oldThr;
else{//阀值等于0,oldCap也等于0(集合未进行初始化)
newCap=DEFAULT_INITIAL_CAPACITY;//数组长度初始化为16
newThr=(int)(DEFAULT_LOAD_FACTOR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阀值等于160.75=12
}
//计算新的阀值上限
if(newThr==0){
floatft=(float)newCap
loadFactor;
newThr=(newCap<MAXIMUM_CAPACITY&&ft<(float)MAXIMUM_CAPACITY?
(int)ft:Integer.MAX_VALUE);
}
threshold=newThr;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Node<K,V>[]newTab=(Node<K,V>[])newNode[newCap];
table=newTab;
if(oldTab!=null){
//把每个bucket都移动到新的buckets中
for(intj=0;j<oldCap;++j){
Node<K,V>e;
if((e=oldTab[j])!=null){
oldTab[j]=null;//元数据j位置置为null,便于垃圾回收
if(e.next==null)//数组没有下一个引用(不是链表)
newTab[e.hash&(newCap-1)]=e;
elseif(einstanceofTreeNode)//红黑树
((TreeNode<K,V>)e).split(this,newTab,j,oldCap);
else{//preserveorder
Node<K,V>loHead=null,loTail=null;
Node<K,V>hiHead=null,hiTail=null;
Node<K,V>next;
do{
next=e.next;
//原索引
if((e.hash&oldCap)==0){
if(loTail==null)
loHead=e;
else
loTail.next=e;
loTail=e;
}
//原索引+oldCap
else{
if(hiTail==null)
hiHead=e;
else
hiTail.next=e;
hiTail=e;
}
}while((e=next)!=null);
//原索引放到bucket里
if(loTail!=null){
loTail.next=null;
newTab[j]=loHead;
}
//原索引+oldCap放到bucket里
if(hiTail!=null){
hiTail.next=null;
newTab[j+oldCap]=hiHead;
}
}
}
}
}
returnnewTab;
}

该方法分为两部分,首先是计算新桶数组的容量 newCap 和新阈值 newThr,然后将原集合的元素重新映射到新集合中。

HashMap源码分析相比于JDK1.7,1.8使用的是2次幂的扩展(指长度扩为原来2倍),所以,元素的位置要么是在原位置,要么是在原位置再移动2次幂的位置。我们在扩充HashMap的时候,不需要像JDK1.7的实现那样重新计算hash,只需要看看原来的hash值新增的那个bit是1还是0就好了,是0的话索引没变,是1的话索引变成“原索引+oldCap”。

11 删除元素

HashMap 删除元素首先是要找到 桶的位置,然后如果是链表,则进行链表遍历,找到需要删除的元素后,进行删除;如果是红黑树,也是进行树的遍历,找到元素删除后,进行平衡调节,注意,当红黑树的节点数小于 6 时,会转化成链表。

publicVget(Objectkey){
Node<K,V>e;
return(e=getNode(hash(key),key))==null?null:e.value;
}

finalNode<K,V>getNode(inthash,Objectkey){
Node<K,V>[]tab;Node<K,V>first,e;intn;Kk;
if((tab=table)!=null&&(n=tab.length)>0&&
(first=tab[(n-1)&hash])!=null){
//根据key计算的索引检查第一个索引
if(first.hash==hash&&//alwayscheckfirstnode
((k=first.key)==key||(key!=null&&key.equals(k))))
returnfirst;
//不是第一个节点
if((e=first.next)!=null){
if(firstinstanceofTreeNode)//遍历树查找元素
return((TreeNode<K,V>)first).getTreeNode(hash,key);
do{
//遍历链表查找元素
if(e.hash==hash&&
((k=e.key)==key||(key!=null&&key.equals(k))))
returne;
}while((e=e.next)!=null);
}
}
returnnull;
}

12 查找元素

①、通过 key 查找 value

首先通过 key 找到计算索引,找到桶位置,先检查第一个节点,如果是则返回,如果不是,则遍历其后面的链表或者红黑树。其余情况全部返回 null。

publicVget(Objectkey){
Node<K,V>e;
return(e=getNode(hash(key),key))==null?null:e.value;
}

finalNode<K,V>getNode(inthash,Objectkey){
Node<K,V>[]tab;Node<K,V>first,e;intn;Kk;
if((tab=table)!=null&&(n=tab.length)>0&&
(first=tab[(n-1)&hash])!=null){
//根据key计算的索引检查第一个索引
if(first.hash==hash&&//alwayscheckfirstnode
((k=first.key)==key||(key!=null&&key.equals(k))))
returnfirst;
//不是第一个节点
if((e=first.next)!=null){
if(firstinstanceofTreeNode)//遍历树查找元素
return((TreeNode<K,V>)first).getTreeNode(hash,key);
do{
//遍历链表查找元素
if(e.hash==hash&&
((k=e.key)==key||(key!=null&&key.equals(k))))
returne;
}while((e=e.next)!=null);
}
}
returnnull;
}

本文:HashMap源码分析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tornado AsyncHTTPClient() delete方法怎么用下一篇:

19 人围观 / 0 条评论 ↓快速评论↓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